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移动支付:谁说了算?

(2012-12-07 22:47:42)
标签:

移动支付

nfc

运营商

支付

it

分类: 信息化

    移动支付蕴育巨大市场商机,产业链上下游的博弈异常激烈。随着移动支付标准的出台,似乎一切将尘埃落定,但其实这里依然暗流涌动,而影响输赢的不是谁的权力更大,而是谁更为市场和用户所接受,毕竟,用户才是上帝!

    与银行卡支付相比,移动支付是用手机来刷“卡”。这个“卡”,是由发卡机构发行的,但它存储在手机中。移动支付的产业链,基于支付的产业链,但比支付的产业链又多了一个关键环节——电信运营商。传统的支付产业链上,包括用户、商户、收单行/第三方支付公司、银联、发卡行等。移动支付的产业链上,因为采用手机取代银行卡,加入了电信运营商。由于电信运营商拥有的巨大用户群和其在通信领域的强势地位,产业链的格局出现了变动因素。   

    得标准者得天下,最初的角逐在于移动支付“卡”的芯片标准之争,就是13.56MHz和2.4GHz之争。一个是国际标准,与目前广为流行的非接触智能卡所采用的频率相同,一个是国内标准,中国移动推动的手机芯片的标准。最终,今年7月份13.56MHz胜出,因为它技术上成熟,且能保证国际上通用,能保护现有POS机具的投资,能保证众多金融机构的权益。央行给出的结论是:13.56MHz技术适用于开放的联网通用环境,国内厂商自主创新的2.4GHz可在封闭环境如城市公交或校园网内继续试点应用,但金融行业标准以13.56MHz做为近场支付非接触通信技术(NFC)的基础。

    但争论还没有结束。就13.56MHz的NFC而言,用户至少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NFC全终端方案,即选用具有NFC功能的手机,这种手机将安全模块存储在手机硬件中,如支持NFC功能的Android手机;二是NFC-SWP方案,即选用有支付功能但SIM卡,其安全模块存储在SIM卡中间;第三种为NFC-SD卡方案,即选用独立的SD卡,插入SD插槽。对三种方式,将出台的标准对上述三种形式都予以支持。但金融机构希望以第三种方式来发SD卡,电信运营商则希望通过第二种方式,发行兼具通信和支付的SIM卡,手机终端和互联网企业则对第一种NFC手机更感兴趣。

    虽然争论还没有结果,但就移动支付而言,支付属性和金融属性是根本,移动属性是手段,所以最终金融的话语权可能要大于运营商的话语权,天平可能还是向金融机构倾斜。但,支付方式毕竟有多种选择。市场成功的主要标志是能不能被用户和市场所接受。这在互联网支付方面已经得到证实,市场更加认可使用方便的支付宝,而不是网上银行。就用户而言,最好是不花钱,银行给免费办一个“SD卡”,马上就可以实现移动支付。所以,现阶段看,第三种方式可能最受用户欢迎。更换手机或者加装辫子,就显得更加麻烦一些。用户用得多了,某一种支付方式就会逐渐成为主流。当然,长远看,NFC成了手机或者SIM卡的标配,技术优势凸显出来,那时格局还会变化。但市场机会往往稍纵即逝,谁主沉浮,变数很大。

    不管怎样,期待那一天早点到来,NFC里装着各种银行卡,手机兼具了钱包但功能,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那时,手机轻易丢不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