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成本优势削弱:是挑战也是机会

(2008-02-17 11:10:42)
标签:

产业转移

低成本优势

中国制造

杂谈

分类: 管理评论
    近十年以来,中国已经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全球很多商品,如PC、手机、服装、鞋帽、小家电、食品等,很大比例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中国制造有诸多优势,最主要的是低成本的优势,包括:宽松的政策环境:沿海地区具有非常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主要是在税费和土地方面;丰富的人力资源:沿海地区拥有大量大学毕业生,吸引了大量打工仔,其工资水平在周边地区非常具有竞争力;配套的产业环境:沿海地区形成大量产业集群,周边原材料、零部件、设计、制造配套能力强,产业链整合成本低;良好的物流与商贸环境:沿海地区物流基础好,运输成本低,商贸环境好;宏观环境稳定:我国经济与政治环境稳定,宜居宜业等。
   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低成本的制造优势正在削弱,主要体现在:1)税收方面,企业所得税内外合一,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低增加值、技术密集度低的产品或行业的退税,都将或多或少影响这些企业的收益。2)土地方面,珠三角、长三角土地使用成本大幅提升,很大程度提高企业成本。3)人力资源方面,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使得工资水平不断提升,用工成本大幅提升,新颁布的劳动法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更多完全依靠低成本优势的从事OEM制造的企业,中国沿海地区的吸引力正在降低,可能会产生产业继续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的巨大挑战,越南、东南亚、印度都是潜在的竞争区域。如何保持我们的竞争优势,如何留住制造业,将是未来几年我国制造业的重大课题。
   反过来看,过去我们是通过一种不对等的竞争方式形成我们中心地位,但单凭低成本这种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随着这些优惠条件的丧失,才给了我们机会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真正提升我们制造业的附加值,所以实际上这是我们从做大向做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的机会。但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平滑过渡,这是一个大课题,否则可能带来我们经济的波动。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分悲观,毕竟在人力资源水平、产业配套环境、宏观环境、物流商贸环境方面,中国的优势是很多地区所无法取代的,所以对于这些企业的退出来说,它也面临巨大的退出成本。抬高退出成本,正是我们留住产业的策略出发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