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许金声先生《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

(2010-11-28 15:25:51)
标签:

杂谈

                     读许金声先生《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

                  与《第三次革命:通心》有感

    本人近日有幸读到许金生先生《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和《第三次革命:通心》这两本书,下面谈点感想:

    二十年前许先生就在酝酿并和学界知名人士交流人格三要素的关系,十年前就写就了《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这本对人的生命成长具有重要启迪作用的著作,相信读者和我一样在读后会深受裨益。

    整个著作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逻辑结构严谨,基本学术观点经得起历史检验。许先生对心理学发展将会面临第四次浪潮即后人本主义(或超个人心理学)的预示,短暂的十几年之后,已经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应验,其冲击力来得又是如此迅猛;在对人格心理发展未来的预示——将会融入科学与艺术的元素,或者说科学与艺术的整合将会成为构造人的心灵结构,乃至成为揭示人的心灵存在方式的本体——具有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前瞻性。

    在读许先生的《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过程当中和在读后的偃传思考中,不免也带着一些疑问。如,人格三要素中健康者的智慧力、道德力与意志力构成金三角关系,作为心理学的专著,一定会涉及到情感力,书中也见许先生对情商的多处表述,但是,问题在于人格三要素是如何转化为情感力的呢?再如,道德力中的道德法则,它类似于或者说即使作为我们人的价值观念——信念、理想与信仰的基本内容,又是如何在我们的观念意识中,同时也在我们的心理无意识中根深蒂固地发生作用而影响着我们人的情绪情感呢?还如,意志力,它一定包含着意志的意向性的,那么,意向和欲望的世界所意味的责任担当与自由境界,我们如何引导人去理解和体验呢?对这些问题,我感觉书中还没有明确而详细的作出交代。另外还有,许先生的近期著作是《第三次革命:通心》,通心有三个要件:一是清晰自我的位置和状态;二是转换主体位置,在主体间性中体验着对方的体验;三是采取有效方式,力争能够被对方接受,那么,“通心”理论与您十年前所著的《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有什么样的内在连接呢?本人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价值哲学与价值心理学的研究,当然只能从我们这个角度提出问题,以供许先生参考。

    2005年以来,我已转入对拉康精神分析学的学习与研究。我认为拉康的精神分析学是与现象学、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紧密结合的。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到梅洛-庞蒂的现象学学习与研究,获知他们在继承西方主体性哲学传统中,开创并引入了内部时间意识现象学的文明成果,在内部时间意识中以及在外部世界的整合中结构并解构人的心灵现象场。梅洛-庞蒂晚年在时间性中对现象身体与躯体身体的研究,在对胡塞尔原初被给予性的追问与“主动性=受动性,它们是同时性的”回应中,并在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翻转中,追问并回应心灵是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远隐的与近显的存在状态。到了列维纳斯,有人称他的哲学为解释学的现象学。去年春天以来,我对列维纳斯的学习与研究,自觉意识到他在时间性中已突破了对意识主体的主体性,即对交互主体间性中他者的接纳、认同而形成意识自我同一性,在对瞬间稍纵即逝的现在时间的叩问,在进入对原初生命中他者的位置与“面对面”的探索,揭示了他者的他性(即异质性的),真正揭示了“存在者的存在”,这已经超越了意识主体的主体间性,从而宣告“引领一个存在者趋向善的过程并非是存在着上升为一种高级存在的超越行为,而是一个摆脱存在以及描述它的范畴的过程,是一种出超”。而“摆脱存在以及描述它的范畴的过程”的这“一种出超”,在列维纳斯那里,是从“原初性”存在(或者说世界被给予)之前、时间性的延绵之外着眼“瞬间”的现在而进行“广义的认知”,因而他把伦理学称之为第一哲学。学习研究列维纳斯关于“存在与存在者”、“整体与无限”的形式与表达内容,对我们在深度心理层面把捉他者的他性(异质性),把捉意向和欲望的世界所意味的责任担当与自由境界,十分有帮助。在我本人的价值心理学研究第四个层面,要揭示的就是在深度心理空间(或心灵现象场)“灵魂出没”现象,也可以说是灵魂出离自身同时附体显临现象,也就是说,在时间性与瞬间事件的超越性中,在自我同一性与他者的异质性的悖论中,在突破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的“无世界”中,在整体与无限中把握绝对他者(无限的观念)。

    我期待在往后的交流中,能与许先生的全人“通心”理论实践找到很好的结合部,并探求有效的结合方式。也相信这种结合会对各自的研究获得新的突破与进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