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之种种

标签:
佛山广东李小龙叶问黄飞鸿咏春拳 |
分类: 游 |
以前看香港武打片时,经常会听人这样报上名来:“我乃广东佛山某某某。”那个时候,佛山在我的想象中就是一个打打杀杀、藏龙卧虎的地方。
因为要出差去佛山,就对这个城市多上了一点心。于是,就接二连三地听到了这么些消息:先是佛山小悦悦事件,接着是把活婴当死婴处理的某妇产医院。周二出发时,网上出现了一条很“劲爆”的消息:佛山某婆媳对砍,结果媳妇身中30多刀而死。直到周五回来,这条消息还挂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里面。于是,我对佛山的概括词包括了那么几个:习武之乡、冷漠、混乱、火爆。
所幸的是,现实总算不像想象中那么的糟糕。
从我的酒店步行十分钟就到了佛山最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祖庙。祖庙始建于北宋,曾经显赫一时,集神权族权政权于一身。我对烧香拜佛不感兴趣,幸好祖庙里还有些硬塞进来却也可以一看的东西:叶问堂和黄飞鸿纪念馆,当然,哪一个都不是原汁原味的。佛山的祖庙,现如今除了供奉菩萨之外,还“供”着这个武术之乡历史上最知名的两位武师。
相比于叶问堂的清冷,黄飞鸿纪念馆因为有了演武厅和几个练武的孩子而多了不少生趣。不过,比起我们在武侠片里看见的乌泱乌泱的习武之众,这么几个孩子和他们那两下子花拳绣腿实在是太不给力了。而在厅外的空地上,黄飞鸿舞狮队咣咣咣咣地敲锣打鼓起来,可观众刚聚拢了一些,几个舞狮队的就拿了个罐子上来要我们捧个钱场。
本来,我对岭南的民居很有兴趣,小时候看过《情满珠江》,后来又看过陈坤孙俪的《风雨西关》,虽然那讲的都是广州,但对俺们“北方人”来说,这样的民居就该是广东各地一普遍现象。我最喜欢的是独具岭南特色的趟栊了。趟为开,栊为合,趟栊就是可以滑行着拉开、合上的木门。我老巴望着能撞见有趟栊的屋子,可是,步行、车行所经佛山各处,除了四方呆板的火柴盒之外,再无其他。反倒是在祖庙的黄飞鸿纪念馆,你还能看到一点豪放热情的岭南建筑的特色。
跟这个国家很多发展很快的城市一样,佛山也仍在大兴土木,抬眼就有不少在建的楼和不少烂尾楼。我问出租车司机,佛山哪儿有老民居可看;司机哈哈地笑:“看那个老房子干什么呢?拆了,没有了。。。”我总希望每一个城市都能多保持一点当地的特色建筑,可却常常失望。发展,成了千篇一律的借口,仿佛很少有政府机关意识到特色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今天,很多城市所谓的特色都很假很做作。即便是对这个城市的居民而言,发展的确重要,但是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难道就可以随便忽视了吗?就像我们今天去找童年时的居所,早已人楼尽去;记忆,成了唯一的、却也是最飘渺的存在证明。
最后一个家访对象的家靠着荒僻的佛罗公路,有点城乡结合部的意思。五点完成家访,出来却怎么也打不到出租了。眼看着天色就要黑下来,路过的车越来越少,我半开玩笑地说:“看来我们只能栏车了。”同行的一个加拿大女生禁不住感叹:“这要是在多伦多,还真不是件难事啊!”言下之意,在这里,这就是难事!她这么一说,我就很想试试究竟能不能打破这“偏见”。在暮色里,我们几个接连翘起大拇指,向每一辆驶来的小车不断地挥动手臂。结果却还是令人沮丧的。有个同事开玩笑地说:“早知道就穿裙子了,至少还能露个大腿什么的。”
有些时候我会有个无意识的习惯。旅行前,我会试着对将要去的那个城市做出粗浅的判断,然后满心期待近身接触可以改变其中的一些看法。然而,对佛山,这种改变真的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