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拿艺术亵渎广告!

(2011-11-26 19:59:52)
标签:

杨烨炘

艺术

广告

李奥贝纳

杂谈

分类: 广告

别拿艺术亵渎广告!

我之前对杨烨炘并无恶感,虽然他是圈里有名的飞机稿大王。今天去听了他一个讲座,名为“艺术的下一个潮流是广告”,结果越听越窝火。

 

简单地说,他的PPT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谈了他个人对于艺术在中国发展“误区”的认识,比如艺术越来越多被商业利益控制,比如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越来越小众私利。第二部分单刀直入地介绍自己是如何化“广告”为艺术的。第三部分列举了无数国外得奖作品,因时间限制,该部分蜻蜓点水地带过。

 

第一部分很长,他谈的观点和列举的作品基本都是纯艺术领域,且听得出他对纯艺术的一往情深,这让我非常疑惑:杨烨炘对自己的定位到底是广告人,还是艺术家?幸好最后他话锋一转,提出了主题理念:“艺术的未来是广告,广告的未来是艺术”,“广告=艺术”。虽然这几个字简单通俗,但还是非常的令人费解。大概是为了让听众更清楚地认识这一理念,他开始悉数自己的“广告艺术”作品以及背后的创作意图。这些作品包括了以关爱农民工为主旨的“新公民计划”、关注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艺术作品“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以及最新创作的“末法时代”等等。杨烨炘颇为动情地讲解了这些“广告艺术”作品给社会带来的短期和可能的长期影响,语气中肯。

 

老实讲,他的观点中自有可取之处。这个高速发展又理想缺失的时代,改造了很多曾经年轻又意气风发的广告人。他们变得越来越现实,把自己轻贱地等同于流水线工人,机械式地“创作”,恪守成规,东拼西凑;但凡要多花费一点脑汁去挖掘的创意都被轻易弃之。杨烨炘的要把艺术带进广告的观点和严谨的创作态度本来不错,可惜的是,他走得有点矫枉过正了。

 

杨烨炘在讲座最后提到了若干国外广告作品,都跳出了传统的电视、平面的范畴。他显然沉浸在这些作品的艺术表象,大赞别人是如何运用装置艺术、声音艺术、光影艺术创造出杰出广告作品的;但我无法相信这是一个受过专业广告环境熏陶的创意总监说出的见解。在他的观点、他的得奖作品里面,有艺术,却始终都没有品牌的位置。其实,认真看过国外那些作品的人都清楚,人家传播的核心是品牌/产品,艺术只是作为表现形式而出现。所以,与其说他勇于挑战传统广告、锐意创新,不如说他是个爱偷懒的胆小鬼。为那些非盈利组织或自创公益主题做广告,你需要去区隔并深入分析不同的消费群吗?你需要在意竞品的传播与动态吗?你需要考虑品牌的历史包袱和未来方向吗?你需要顾虑产品能否支持品牌定位吗?当然,你更不用去担心什么商业回报了,因为那是你最不齿的庸俗无趣。你所做的,似乎更有一张阳光明媚的脸皮,是更能引起思考的,是更值得主流媒体大肆宣传报道的,是更可能产生长久的社会影响的。

 

广告当然不必只是TVC跟平面,广告当然需要不断地创新,广告也可以甚至应该与艺术有关,但是,在你满足自我的艺术作品外面套上一个具有社会关注度的话题,或者拉上一家没头没脑的非盈利组织合作,这就能被称作是打破传统的广告了吗?

 

当然,杨烨炘很少为盈利企业做广告,或许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大部分现实而守旧的客户在第一轮提案的时候就会一刀斩断他的艺术梦。我听说李奥贝纳专门为他养了一支队伍,专攻飞机稿,只为得奖,这个不仅对其他广告人不太公平,也是打着艺术的旗号亵渎了有良心的广告。说句气话,这样的艺术,咱还真不稀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佛山之种种
后一篇:By 'CHANCE'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