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5月18日,许昌市博物馆新馆开馆。原馆位于许昌市文峰路中段,馆舍以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文峰塔为依托而建,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366平方米,子1987年12月底建成,博物馆造型新颖,风格独特,展区展厅呈南北对称的两个U字形,中间由亭台,回廊连接,组成三个开阔的庭院。是一组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仿古园林式建筑群。许昌博物馆从实际出发,以藏品质地为
许昌博物馆主,将收藏的6304件文物划分为13个类别,即陶器、瓷器、碑贴、字画、古籍、铜器、钱币、铁器、石器、石刻、砖瓦、玉器、杂项。具有本馆特色的藏品是砖瓦类,特别是中型不空心画像砖独具特色。汉代画像艺术是许昌博物馆的收藏特色之一,其品类包括石质雕刻的画像石精品和模压烧制的画像砖。
新博物馆以许昌历史文化脉络为线,以丰富的文物和考古资料为载体,策划、筹办了大型基本陈列《许之昌》,分为4个专题:《“许昌人”》、《夏都之源》、《曹魏许都》、《许州记忆》,共展出国家珍贵文物1200余件。
走进许昌博物馆大门,映入人们视线的是一座高大的石辟邪。这座重4吨多、长近3米的汉代石辟邪,是博物馆的其中一件镇馆之宝。这尊沉睡了两千年、属东汉晚期的石兽是2005年8月16日在颖阳一中施工,挖掘机挖出了这个石辟邪。后经市文物专家鉴定,该石兽是汉代石辟邪,距今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

这尊石辟邪通长3米,高2米多,胸、背及尾部肌肉丰满有力。形象为瞠目、张口、昂首、挺胸,作奔走状,显得威武、凶猛、健壮。专家介绍说,按照古时丧葬制度,这种高规格的石兽用在王候墓前。根据历史记载,出生于颍川颍阳(今颍阳镇一带),死后归葬故里的东汉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宿将之一、淮陵候王霸,很符合这个条件,但至今没有发现确切证据。
这是安放在原博物馆院内的石辟邪。
石辟邪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而带翼。辟邪为陵前仪仗石雕,常与天禄配对,俱属神兽之列。在汉代画像石中除了描写农耕、战争、宴饮等场面外,最多的要属墓葬前面用来祭祀的辟邪兽了。从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东汉石辟邪来看,其兽形象并不统一,制作也较为粗糙。在这些石兽中,除了宗资墓前有"辟邪"字样的石兽外,很可能有一部分石兽如穷奇等在当时被称为"辟邪"。对汉代墓葬的研究,发现这种"观看"的主体并非是一个外在的观者,而是想象中墓葬内部的死者灵魂。这就是汉代大量存在于汉代墓葬中的画像石会有大量辟邪兽的原因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