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镇馆之宝 |
根据墓里所出土的器物看,都有西汉初期的特征,所以墓葬的年代被推断为西汉前期。随葬品明显分为两类,一类同中原内地的风格一致,一类有浓厚的西南少数民族色彩。其中的四个铜俑是典型的中原造型风格,它们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浓厚兴趣。每个俑的高度大约在10厘米左右,都着宽袖长裙,双膝跪地向后而坐,是秦汉时代最流行的装束和坐姿。那么在随葬品中,四个铜俑反映的是什么场面,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呢?
与这四个俑同时出土的另外一件东西,是一个用青铜制作的器物,上面刻有简单的线条符号。经过专家的初步考证,认为这是古代的一种棋盘。
是六博棋,因为六博棋这种棋道,到后来汉代的一种铜镜上面都有反映,铜镜的背面它有这种花纹,六博在汉代在中原地区已经很普遍了,汉墓里出土有陶的六博棋俑,有漆器的、有木器的。专家分析认为,四个铜俑呼三喝四的造型,正是对弈六博棋的情景。
据文献记载,六博是古代中原地区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也称为博戏。它的出现最迟不会晚于商代,自战国以来就十分流行。《战国策》中讲到齐国都城临淄的殷富时,举例说“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六博鞠者”。在《楚辞》中也有关于六博的内容。到了汉代,六博更为盛行。从文献记载看,汉代皇帝,从文帝、景帝都玩六博。
那么这种六博棋究竟是如何下的,怎样才算输赢,由于它很快就失传了,后人已无从破译。但有一点在史书里得到反映,就是下六博棋时,获胜的一方高兴叫喊,被杀吃的一方,会有不快的动作和表情变化。这与西林出土的四个六博铜俑的情形是相符合的。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上也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在汉代时,朝廷还专门设有下六博棋的侍郎官。《汉书》中记载有这样的故事:说汉文帝的舅舅薄昭,曾任车马将军,他与文帝下六博棋,输了以后被罚酒喝。侍郎官怕薄昭喝多,给他斟的酒少,而另外一位侍郎官看见了就指责他。这个故事也说明了这种棋的流行。此外,当时六博在宫廷宴会上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可见它的受喜爱程度。西林出土的四个六博铜俑及棋盘,当初被主人作为随葬品,足以见得他对六博的喜欢。那么用六博随葬的这个人是谁呢?
据考证,六博传入广西时,是在贵族阶层人员中首先展开的一种娱乐,因此用六博铜俑和棋盘随葬的墓主人,地位是很高的。而在该墓葬中发现的四面铜鼓更能说明这一点。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兄弟民族的珍贵重宝,在《隋书.地理志》中说:“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用铜鼓给死者做葬具,自然更是不寻常的事。据记载,得鼓二、三便可号称王。就说有两、三面铜鼓,你就可以当一个地方王了,所以它这有四面铜鼓陪葬,因为它的规格很高,应该是句町王的墓葬。
句町是汉代时少数民族的一个方国,它与夜郎国、滇国是汉初年朝廷封王赐印的三个西南边陲小国。考古工作者认为,墓葬所出土的这个头戴武冠,威武雄健的骑马俑,有可能是墓主人句町王的形象。经过对墓葬中死者骨骼的鉴定,句町王死时为二十五岁左右。从随葬品中的六博铜俑和博具以及其它一些文物看,汉文化色彩十分浓厚,说明句町国同中原的联系是密切的。那么六博大概是在什么时候传入这一带的呢?
考古资料表明,六博在秦汉之际就已开始传到岭南。当年秦始皇发五十万大军统一岭南后,在这个地区设立了郡县,迁徙各种内地人员与本地越人杂处,派文官将领前来治理。于是在其它东西传入的同时,六博这种游戏也传到了当地。只是秦朝统治岭南仅七年便灭亡了,由于文化遗存过少,没有发现这一时期的类似实物。
截止目前,广西发现的六博文物共两处,一处为贵县的罗泊湾墓,出土了木制的六博棋具,另一处就是西林铜鼓墓出土的这四个铜俑的六博具,它们都为汉墓所出,说明广西真正流行六博的年代,大概是与中原地区差不多的。因为从文献记载中的一些内容看,六博在中原广为盛行、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时间,应该是在汉代初年。
在汉代早期吴王刘濞,其子在长安就跟文帝的太子因下六博发生了冲突。身为皇太子的刘启与吴王刘濞的儿子,为争棋道而引发的这场冲突,由于双方相持不下,最后酿出了一桩命案。文帝的太子(刘启)把吴王的太子,用六博棋盘砸死了,因此吴国与中央留下了宿怨。后来这件事导致了一场战争的发生。
据说,它成为汉景帝时期
“七国之乱”的直接诱因。在景帝刘启登基的第三年,吴王刘濞为了给死去的儿子复仇,以“清君侧、诸晁错”为名,联合楚、赵诸王等七国,进行叛乱。
“七国之乱”,持续了三个多月,后来被周亚夫所平定,吴国灭亡。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出六博不同寻常的魅力以及当时皇家贵族好六博的风气。
据传说,早在秦初年时,一个叫嫪毐的人被封了侯以后,在秦王赢政的宴会上,设六博助兴。在博戏中,嫪毐因玩得兴高采烈而口出狂言,结果被满门抄斩。看起来当时这个六博确实能让人着迷,这种棋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由于六博没能传承到后世,它的下法搞不清,更多的信息无从知道,只能在出土的墓葬中看到这样的东西。像西林铜鼓墓所发现的六博便是主人生前使用过的东西。
经考证,六博在西汉初甚至更早的秦代传入岭南和广西,盛行于西汉中晚期,它的衰落时间与中原大致同步,是在东汉。地处岭南的广州南越王墓也曾出土过西汉时期的多套博具,从朽件得知,南越王墓的博具为木制、髹漆或铜条镶边等,都是当时的王宫用品。而西林铜鼓墓的四个铜俑和铜六博棋盘,保存完好,造型品相十分精美,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前一篇:中华恐龙园:三大镇馆之宝
后一篇:金缕玉衣——商丘博物馆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