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课间操跳《江南style》有何不可?

(2012-11-02 11:08:48)
标签:

流行元素

江南style

最炫民族风

流行文化

课间操

分类: IT评论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赖以长足发展的不仅仅是“升学率”,更重要的是其优良的“学风文化”。所谓的名校其实就是由其学风文化支撑起来的,譬如百年历史的底蕴、盛产的文化大师等。北大之所以成为广大学生家长精神上的“象牙塔”,就是因为北大精神与北大文化的熏染,故而情理之中的是,现在的北大一方面是人们精神神往的旅游胜地,另一方面又是舆论炮灰泛滥的重灾区。北大校长周其凤自创化学歌,只因歌词雷人与人们期待中的那个北大文化不匹配,就遭到了舆论的冷嘲热讽。

学生课间操跳《江南style》有何不可?

    笔者观察发现,不仅是北大,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其标榜的学风文化,但只要与流行元素结合都会显得很难堪。此前《最炫民族风》一度掀起全民狂欢,最近《江南style》火了,很多学校的课间操也跳起了骑马舞。学校?骑马舞?……心潮涌动,任督二脉不打自通,滔滔言论呼之欲出!很奇怪,只要这些流行元素和学校结合起来就会招来言语霏霏。

    不敢妄自把流行元素定义为流行文化,暂且用其普世以来的受欢迎程度做衡量吧。比如《江南style》,一个搞笑滑稽的2B视频竟能全球点击超10亿,成为刺激大众感官娱乐的载体,而且影响大众纷纷效仿追捧,传播价值远远超过了一切正统文化,姑且称其为流行文化吧。既然是社会流行文化,学校作为一个学术最前沿,思想最前端的领地,自然会最为敏锐地发现它、接纳它,并使之变成一种流行,毕竟这是极具灵性和年轻活力的学生一代。

    事实绝非如此,每一次流行元素进入学校,都会被视为不良风气入侵,大家都会死守着属于学校的一方净土,向一切有伤大雅的流行元素说NO。多少年来,带红领巾,做广播体操,节奏统一,步调一致成了硬道理,突然被一个恶搞俗套的骑马舞代替,乍一看着实显得不伦不类,若追问,学生课间操的作用是什么?回答是放松心情,愉悦身心,既然如此江南style似乎比多年不变的广播体操更容易达到目的。缘何此般就会遭到排斥?不禁要问,这片净土容得下学术腐败、抄袭、性丑闻,就容不下一曲江南style?

    流行文化代表一种潮流趋势,作为新兴一族的80、90的学生群体,有理由依照自己的审美趣味选择是否接纳一种流行元素,也只有这些学生群体更容易发酵,传播一种流行元素,现代年轻人的审美品位并不低。是周杰伦更火,还是刘德华更牛,他们把握着时代的脉搏。从本质上来讲,流行元素的介入只是满足了学生多元需求的一种,同学校是否教书育人,学生是否天天向上并无直接关系。如果社会缺乏包容,舆论毫不留情,媒体见风使舵,将其上升之道德伦理的层面予以抨击,并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开放自由发展,反倒会扼杀一种正常娱乐文化需求,压抑更多的隐性腐败丑闻出来。

    我们常说,教育改变人生,那么谁来改变教育呢?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哑然。只所以舆论会对流行元素的介入极度敏感,并非这种流行元素的危害使然,其实是人们对当前教育生态产生集体焦虑的一种表现。课间十分钟跳一曲《最炫民族风》,情理上就会判断,这个学校的整体学风很差,腐败、混乱,一曲江南style传出更容易引起大家对学校校风庸俗低级趣味的假想。这显然和百年教育的育人大计有悖,情理之中,拳脚相加,抨击之,但事实上只是人们对于教育形态焦虑的一种慌乱表现。原本纯自然传播的流行元素,在大家口水唾骂之下,学校变得躲躲闪闪,学风受压抑之下也会一天天变差,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恶性循环,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作者系纳思书院媒体公关经理郝天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