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高考7%的人及格刺痛了谁的神经?

(2012-10-31 09:31:08)
标签:

少儿

中国

《北京青年报》

批判性思维

及格线

教育

分类: 校园评论

   27日发布的《2012中国SAT年度报告》显示,参加美国高校入学考试SAT的中国高中生中,只有不到7%的人成绩达到1800分“及格线”,而达到美国优质大学普遍要求的2000分以上成绩的更是只占2%。10月28日《北京青年报》

    在一次美国高考SAT测试中,只有7%的中国高中生达到了及格线,也就是说93%的学生都不及格。你说,我们学生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我们自豪,你说我们的想象力倒数第一我们无关痛痒,但你要说一次考试中,大部分学生不及格,这下可慌了。正是这个不及格刺痛了国人的神经了。要知道,及格线60分对很多中国家长来说并不陌生,高于60分就会投机性地宽容孩子的考试成绩,并愿意给孩子信心、鼓励,下一次朝着100分冲刺,倘若低于60分则不可原谅对孩子进行“棍棒”教育,习惯性地给孩子贴上贪玩、捣蛋、不打不成器的标签。对于学生而言考上60分,则万事大吉,无忧无虑了,低于60分就堕入苦海,无法超度了。所以,多少年来,对我们的教育而言,100分不是问题,60分才是关键。突然来了一份SAT年度报告,告诉我们只有7%的中国高中生及格,一时间成绩失利的挫败感和爱国虚荣心交加,怎堪忍受?

    围绕这个话题涌现了许多批判性的声音,矛头直指中国教育缺乏批判性思维,中国人能不再攥着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就已经难能可贵的,但遇到问题就一惊一乍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更有甚者,直接把亘古不变的应试教育体制问题搬上台面,予以冷嘲热讽。一场喧闹过后,建设力没有丝毫,破坏力也无从谈起,然后又陷入坏生态的恶性循环。诚然,教育是个慢话题,背后有着臃肿不堪的应试教育体制,但笔者看来,当务之急民众需要快思考,如何转变教育态度才是关键!

    就拿SAT报告的发布而言,媒体躁动了,舆论狂欢了,家长学生们却显得更加焦虑了。事实上,在美国高考SAT测试中,中国高中生7%的人及格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毕竟,那是建立在美国多元化考评体系基础上的测试,而我国的教育体制与之根本无可比性。在此过度强调,等同于在一个烟花柳巷投放了大量“春药”然后高呼城管来了!势必会有人把这当成一种问题,用中国式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上补课,让孩子学习批判性思维,然后再用单一的成绩评价体系来判断孩子的成绩,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剧家长对中西方教育方式的误解,以至过度的崇洋媚外而失去教育本真。教育问题是个慢问题,并不是一棍子可以打醒的,既是教育体制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更是社会问题。

   当务之急民众需要快思考,此“快”并非把7%通过恶补冲到93%,而是快速转变分数唯一的单一评价体系,60分并不是一个坎,成绩及格与不及格只是判断孩子努力不努力的一个参考砝码,予以正确引导即可,100分才是目标,切莫将60分神话成一个达标不达标的标准,因为教育培养的是孩子,而不是生产商品,。 (作者系纳思书院媒体公关经理郝天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