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锐志茶卡盐湖 |
分类: 旅行流水账 |
在青海湖畔野餐过后,翻过橡皮山,去看盐湖。
这里已是柴达木盆地的边缘,沿着109国道向西,公路北面,是典型的柴达木山景。
盐湖在茶卡镇的南面,盐湖前面,是一座由盐砌成的雕塑。
盐雕通体白色,想必亲吻一下便会有丝丝咸意入口。
乘上小火车,沿着一条通向湖中的轨道,叮叮哐哐地向湖中心驶去。
湖面如镜子般,照出远山和白云的影子,又一种别样的湖光山色。
湖中白色如雪的是盐的结晶。
路基每隔一段就开一个断口,让路基两侧的湖水连成一体。
开口处的湖面,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纹理和色泽。
形成一个个绿色的池沼,如一块块巨大的翡翠。(翡翠是这个样子吧?草根对名贵的石头外行,说错了请指正)
火车在湖中停了下来,大家下车观赏湖景。
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中最早开采的盐湖资源,素有“乌海盐池”之称。早在《汉书•地理志》中就有关于它的记载:“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盐池”,文中所说“仙海”即今天的青海湖,“盐池”则是这个茶卡盐湖。
说起盐湖的形成挺有意思,大陆深处的青海,两亿三千万年前还是浩瀚的海洋。后来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陆地渐渐升起,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的一部分,而海水携带着盐分,滞留在了这一片相对低洼的地带,形成湖泊,盐分作为沉积物留存了下来,演化为盐湖。
盐湖的形成,至今已有六千万年的历史。
而今,雨水还在不断地从山上流下,继续冲下盐来带入湖中,蒸发掉水分,留下盐来供广大的人民群众食用。
说到这里的盐,也是盐中的上品。盐为天然结晶盐,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
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消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这不,女儿已经动手开始开采食盐了。
这里盐的蕴藏量,据说足够全国人民吃上80年。要是全国人民都如草根这样口味淡吃盐少,能吃更多年。
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湖水面积,水深受季节影响很大,雨季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干季湖水面积明显减少。
我们来的前几天刚好下过雨,否则人可以在盐盖之上行走。
再次乘上小火车,在巨大的噪声中离开湖中心。
小火车仿佛根本没有安装减震装置,让我们在每个铁轨接缝处都随着一声巨大的噪音弹跳一下,舒活一下全身的关节。
离开盐湖回返。
再次翻越橡皮山。
天依然高云依然淡。
山坡上,白的是羊,黑的是牦牛。
翻过橡皮山后,回到青海湖畔。
继续顺时针方向环绕大湖。
蓝天依旧,白云悠悠。
湖畔不时出现粉色的花海,装点着草原。
看看时间不早,我们未敢再作停留,只是在花海外面拍了几张照片,就继续赶路,奔西宁而去。
回程路上头疼欲裂,不知道是高原反应还是花粉过敏或者兼而有之,这种感觉一直伴随草根回到西宁。
披星戴月赶回西宁,已是晚上十点多钟。进入市区后再次把油加满,今天的687公里消耗掉50.81升汽油,百公里油耗7.4升。
其他请看:
锐志祁连行之一 ——
一路向西
锐志祁连行之三 ——
最美的青海湖(下)
锐志祁连行之五 ——
门源的油菜花海
锐志祁连行之七 ——
肃南的丹霞
锐志祁连行之九 ——
鸣沙山月牙泉
锐志祁连行之十一 ——
敦煌和莫高窟
锐志祁连行之十三 ——
可鲁克湖
锐志祁连行之十五 ——
元甫达坂
锐志祁连行之十七 ——
兰州拉面
其他请看:
第一次去美国(一)——
踏上美国的土地
底特律机场看人、看车、看飞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