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去场景

(2017-11-16 07:18:01)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失去场景
哦,天哪!
    每天的生活都未经彩排,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发生着,甚至这件事和那件事莫名其妙地凑到了一起,给人一种怪诞的感觉。一般不回头,偶尔回头看一眼,瞬间就被那些无头无绪却又井井有条的事件塞满,宛如一桌临时凑合起来的酒友,各不相干,却能在酒精的作用下一起谈论同一个话题,而且谈得头头是道,兴趣盎然,哪怕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那天和孩子一起下楼,看到一辆车子很碍眼地停在楼洞门口。我说:这谁停的车,忒不靠谱,那么宽敞的地儿,非得堵在门口!我的意思是想借题发挥,给孩子说说做事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要给别人提供方便,不能想咋地就咋地。孩子听了一笑:也许他停车的时候到处都停满了,只好停在这里,现在人家都开走了,只剩下他的车。
    经他一说,我在心里复原了一下当时的场景——密密麻麻地停了许多车,这辆车好不容易挤进了这个角落,车主四下里看看,觉得还不太出格,说得过去,就走了。而等别的车一辆一辆开走,他的车就显得很别扭,甚至缺少公德。
    吃饭的时候聊起那辆车,孩子他妈说:离开真实的情境,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事实。
    确实如此。你想啊,一群孩子相约去捅马蜂窝,马蜂出来时只看到一个孩子愣在那里,它们会怎么做?几个孩子拥着被蜇得鼻青眼肿的孩子去找这个孩子的父母,孩子的父母又会如何责骂自己的孩子?
    人与人、人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产生了情绪、动机和行为,这里的逻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把其他人和物突然撤除,只留下一个人和他的行为,就显得非常怪异。
    有人把生活记录下来放到我们面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因而也能辨别是与非,那是因为生活被结构化了。现实生活却没有这种明晰的结构,所以现实生活恼人,而书本叙述的生活养人。
    想起鲁迅一首小诗里的句子,“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先生大概时常感受到突然失去场景的尴尬吧,所以他让阿Q因为赌博赢了而遭受群殴,等他清醒过来,打他的人跑光了,赢来的钱也跑光了,一个人傻乎乎地站在那里;所以他在《〈呐喊〉自序》里说:“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为什么很多人要用各种方式刷存在?无非是怕自己的生活失去场景罢了。
                                                        2017.11.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