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见:见或不见

(2017-08-17 07:11:47)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再见:见或不见 再见:见或不见
哦,天哪!
  再见!当我们说出这句话,是表达对再次相见的期待,还是对难以相见的恐惧?甚至是再也不想见到的同义语?
  这是一个含义复杂的多义同体语,不是它自身意思有多复杂,而是它出现的语境复杂,从而让它变得复杂了。
    再见——在外多加小心!常打电话!每次看到影视或小说里出现这样的镜头,总是忍不住一阵酸楚。告别,在我的意识里就是无依无靠,就是孤单寂寞,就是辗转难眠。好在这一切都是影视,与生活毕竟还有些距离,没有那种切肤之痛。如果真落到头上怎么办?也只好挺着。
    孩子刚刚有点懂事时,我在外面做事,每次离家都是千难万难的。他妈妈说:爸爸要走了,跟爸爸说再见。孩子把头别向一边,带着哭腔说:不再见!就不再见!——所以,每次离家,我坚决不要他们送,总是自己拖着行李箱悄悄地走。
    去年带着弟弟家的小东西去了趟北京,回来感情就特别深。我们去他家,他会搞出各种事来让我们跟他一起玩。可是到我们要走的时候,他就很不开心。家里人会让他挥手告别,我总是走回去,握住他的小手说:男子汉,再见!其实痛苦的体验哪里分什么男子汉女子汉,都一样无法忍受。后来我们要走之前都先跟他说明情况,哥哥要上学啊、姑姑要上班啊,虽然只有三岁,但他能理解,从来不哭闹。更让我们不忍的是,他一听我们跟他解释,就自己跑进屋里躲起来,似乎这样再见或者不再见就跟他无关了。
    再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让人如此难以承受?连天真的孩子都不敢面对的情绪该有多大的毒性!回顾自己分别的经历,我终究不能给它一个确切的概念,甚至没有勇气描摹一次告别的情状。
    唐代罗邺有首绝句《江帆》说:“别离不独恨蹄轮,渡口风帆发更频。何处青楼方凭槛,半江斜日认归人。”古代交通、通讯不便,一别生死两茫茫,特别看重别离是可以理解的,今天交通便捷,随时可以电话、视频,为什么别离依然如此难以承受?可见别离不仅仅是信息的交流问题,更是一种内心的依恋被扯断的痛苦——你的气息不在我的场里,我觉得空了好大一块。
    “轻轻地/我将离开你/请将眼角的泪拭去……”哀婉吧?——滚蛋!年轻时那么喜欢的《大约在冬季》,如今听来竟是那样能作,这哪里是别离,分明就是在脑子里虚构的别离场景,与其说是想表达离情别绪,不如说是想渲染一种不知别离为何物的少年离愁。
    可是也有“再见”像诀别甚至像诅咒。再见了,您哪!但愿今生不再见到您!哦嘿,这得多大怨愤啊!这种再见方式也经常见到,不过我大多不以为真,小孩子家斗斗气罢了,人与人不管是爱是恨还是平淡相遇,只要说过再见,就不可能从生活中彻底抹去。再见,终究还是一种或强或弱的愿望吧。
    是的,再见表达的终究只是个愿望,而非事实。我们可以从说出口的那一瞬间,窥见自己的心态和彼此的今世。其实,想见或不想见哪里是自己说了算的,有不是冤家不聚头,也有棒打鸳鸯两地飞,世界太大,能够改变人生轨迹的因素太多,所以一声再见,多少给将来留下了一些退路——语境变了,再见的意味也在变嘛。
                                                      2017.8.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秋天
后一篇:时间的波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