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手俑

(2017-07-13 07:16:40)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空手俑 空手俑
哦,天哪!

    几年前到西安,去看兵马俑,一点也不好看。灰黄的一片,一个个动作和神情僵硬,离俑坑还有一段距离——或者主要是历史的距离感造成的隔膜吧——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倒是玻璃柜里的个体俑可以近观,让人产生许多猜想,而猜想比俑本身更缥缈。

    或许讲解员看出了我的不解,悄悄对我说:兵俑的手里原本都是有武器的,不是空的;因为武器腐烂了,才成了现在看到的空手俑。在她而言可能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解说,却一下点醒了我,这些木然的兵俑立即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有的执戈持矛,有的仗剑拉弓,表情端庄肃穆,内心……内心?兵俑的手里已经放下了武器,心里还能有什么呢?从断裂的头部、臂、腿推测,这些俑都是中空的,那就没心没肺了,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想法。不过,在真实生活中他们肯定是有想法和情绪的,哪怕是小兵、是奴隶,要不战场上怎么会有英雄和懦夫的差异呢?
    一抔泥土把当年的场景定格,那些兵俑的形象、神态、动作,还有已经空掉的半握的手,进而可以尝试推测他们所处的时代场景。

    我在想,假如也有一抔泥土把我们定格,该是什么形象呢?比方说我吧,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没有著作可以拿在手里,也没有象征身份的其他道具,似乎只有抬头远望的目光,或者俯身就教的身影可以托物了。而手里始终是空着的,似乎只能制成一尊空手俑。

    曾经跟一位同事设想一尊孔子雕像的样子,其他都好安排,唯独一双手不知如何放置。让他左手执卷、右手微垂指向大地苍生?那是一个书生的形象,孔子岂能仅仅定位于一个读书人!想来想去,觉得还是让他双手交叠、手心向上,重要的是手里什么也不要放,因为思想和情怀跟时间一样,是看不见的。后来到网上搜索,发现这个形象竟是孔子的标准雕像。可惜标准雕像的臂弯里还露出了一把剑的剑柄,我觉得那剑柄是多余的。

    我曾看过父亲去世时微微张开的右手,那是一双勤劳而智慧的手,曾经拿过各种工具,以此让一家老少几十口人衣食无忧,曾经解决过很多别人认为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曾经让很多人羡慕并由此产生敬畏,可是在父亲离开这个世界时,手微微张开,我透过泪眼认真看了,里面除了天生的掌纹和劳作的痕迹,别的什么也没有。

    跟时间玩游戏,你可以按照某个心绪和想法选择各种道具,犁和锄、锤和钳、枪和炮、书和笔、秤和算盘、官印和笏板……可是玩到最后总是两手空空,似乎什么也没有,更没有办法把热火朝天的生活保存在那里。好在现在技术可以解决一些空落感、虚无感,把人的形象、动作、语言保留在照片上、录像里,给我们追溯生活历程一些凭据。然而几代以后,他们看着我们怪模怪样的装束、莫名其妙的表情,依然会觉得昏漠、抽象、空洞,似乎与兵马俑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跟孩子一起看86版的《红楼梦》,我们觉得那些人物的表情、言行、关系是那样微妙、耐人寻味,可是孩子却不买账,说:干嘛要那样说话呢,让人猜半天?我不想以懂不懂传统来跟孩子辩论——因为以他现在的年龄,思考的维度基本在于现实,而不是在一个比较深远的时间过程中(或者说历史的维度)来分析、判断现实中的问题。用他们的眼光来看,贾府已经没落,那个时代已经过去,还探讨它有什么意义?换句话说,兵俑手里的武器早已腐化,为什么还要追问他们曾经拿着什么武器、拿起这些武器时在想什么?

    我不是在宣扬虚无主义,我只是想说,时间不是圣诞老人,它给我们的礼物是要收回的,在手里这段时间里的礼物,不过是我们作为人的一种玩具、道具,等我们感觉拿不住或者不想要的时候,实际是时间在收回它们。那么,我们握着这些东西时应该怎样?个人认为,它在,就好好体会它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要被收回,就让它安安静静地回去,争抢甚至战争是人被玩具、道具异化,最终谁都搞不过时间想出的最朴素的策略。

    人,其实就是一个一个空手俑吧。

                                                        2017.7.12

空手俑

空手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拭镜
后一篇:好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