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不”和“微”

(2017-07-10 07:10:0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闲话
“未”、“不”和“微” “未”、“不”和“微”
哦,天哪!

    翻阅马松源先生整理的《说文解字》至“未”字条,有一段按语:“未”的原义是繁茂。枝叶繁茂就会遮蔽光线而变得昏暗,因而用作否定词,表示没有。大都说来,“未”字否定过去,“不”字否定将来,但有时候“未”也当“”讲。

    感到诧异,“未”不是未来与希望吗?掩卷再思,隐隐有些明白——否定过去,便当珍惜当下,寄希望于未来;而否定将来,则找不到出路,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所以“未”字写时要出头,而“不”字写时不能出头。这当然是望字生义了。

    不过语言中却也不是没有明证。“百计营谋,未果。”这里的“未”就是否定过去,后面咋整?多数是要继续营谋的。如果改成“不果”,差不多就是放弃了。
    又读台湾学者许进雄先生著的《文字小讲》,在说“文”一章指出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文”解释的讹误:“文”不是交错的笔画,而是刺纹,古代葬仪一种,用刀在尸体上刺画,让血液流出,放血出魂,以便投生。所以“文”起初总与死亡相关,如文人、文父、文母等等,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先”吧。这也就罢了,古人的事,很难说谁对谁错。
    有意思的是文中讲到的一个事例:周代的祖先古公亶父,有意让三子季历继承权位,但有碍于传长的传统,心情不悦。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得知后,“乃犇荆蛮,文身断发,不可用,以避季历”。“文身断发”,一般认为是把自己弄成野蛮之人的样子,以示不能继承王位;而许先生则认为是用葬仪表示自己已不在人间,周人应立即拥戴季历即位。
    读到这里,心为之一颤——说他们把自己弄成野蛮之人,是对自己过去的否定,至于未来,还有商量的余地;而宣布自己已成死人,则是对未来的否定,可见态度之决绝。我立即想到了“未”和“不”。
    帝王之家很多事儿不好理解,再聊点平常的事儿吧。“未”用于否定,现代汉语除了成语保留,口语里已经很少了。那年去台湾,导游考我们“呷吧未”是什么意思,还好我在南方呆过几年,知道“呷奔”就是吃饭,根据发音推测“呷吧未”应该是“呷饱未”,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吃饱了没”,或者干脆就是“吃了吗”。这里的“未”是指向过去的,简单的问候传递着浓浓的人情。如果问“吃不”,则是指向未来的,给人提供的是一个选择。我们常用的“未必”和“不必”,也可以作为注脚,至于未必什么、不必什么,且不管它吧,喜欢猜想的话,可以自己填充。
    说到否定词,不能不提一下古代的“微”。“微”在古代表示否定绝大多数带有假设意味,比如说“微斯人,吾谁与归”,用今天话说得这样说,“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跟谁一道回去(归在这里其实是“同行”的意思)呢”,“如果”二字没有对应的词语,就是从“微”里体现出来的。
    据说古代有个考生,考前报到,考官记录“面白,微须”,就是白脸有点小胡子。结果晚上洗澡顺便剃了须,第二天考官不让他进场,因为没有胡子。考生挺聪明,说“微须”就是没有胡子嘛,还举了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这个句子为证。考官也不含糊,说叫你这样说,“孔子微服过宋”,就是光着身子在宋国大街上晃荡啰!
    这个小故事涉及“微”的三个意思,“微少、稍微”、“(如果)没有”、“低微”,必须根据语境加以判定。
    又想起今年的中考作文题“大声说不”,这里的“不”对应古代的哪个字呢?“未”、“不”还是“微”?细细掂量,“说不”的声音还真不敢太大,因为否定也是五花八门的,不是说完就完了,关涉生活态度呢。
                                                           2017.7.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走过
后一篇:佛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