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茶

(2017-04-14 07:11:43)
分类: 生活絮语
看茶 看茶
哦,天哪!
    一直搞不懂,来了客人倒杯茶,古人为什么有时说沏茶、倒茶、上茶,而更多的时候说“看茶”——茶有什么好看的?到网上踅摸一圈儿也没找到像样的解说,只好依旧在心里犯着嘀咕:看就看吧,看你能从茶里看出什么名堂。
    茶作为一种文化,确乎是有些名堂的,那些茶品茶道自有茶博士们去讨论、演绎,我等俗客,听着怪烦的,就不去掺和了。
    我这里也有两杯茶,不妨在春芽初放、夜深人静之时,端上来大家一起品品,或者一起看看。
    这两杯茶,一杯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杯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两杯茶从本质上看似乎未必有什么分别,但是喝起来可能茶味儿茶趣就不太一样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多了些烟火气,有几分生活味儿,便多少透出点艰辛的意思;而“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则偏向清新雅致,有几分书卷气,也就带上些小资情调。同样一杯茶,看茶的背景不同,端起来的心境也不一样。我不想去辨别哪种茶更有茶味儿,只想说一点感受:同样一件事,背景变化了,事情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
    很不喜欢一副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喜欢的原因很简单,它告诉我们读书是件大事儿,也告诉我们做好这件事儿的路径,却没告诉我们目标是什么。没有彼岸的事情做起来是很辛苦的,所以有人头悬梁,有人锥刺股,读书读到鲜血淋漓,谁看着寒毛不竖起来。而那句“书中自有什么什么”倒是点出了读书的去向,到底还是跟有“柴米油盐”走得更近些,尽管有人乐陶陶地三更灯火五更鸡,依然让人觉得有点“穷疯了”的辛酸。专家分析说中国人历来没有彼岸,即便是对宗族鬼神的膜拜也还是为了今世而非为了来生,因此做什么都重在事功,对精神要求不高。这话究竟有多少普遍性且不说,确实点出了国人生之苦的根源。
    说到精神或者信仰,有两碗心灵鸡汤跟茶一样耐人寻味。一碗鸡汤说西方极乐世界好,为啥呢?因为那里都是金砖铺地、玉瓦盖顶,富足到要啥有啥,美妙得像阿Q在土谷祠里做的美梦。另一碗鸡汤说天堂好,为啥呢?因为天堂里的人拿着长勺喂对方吃饭,每个人就都吃得很开心;而地狱里每个人都试图拿长勺把饭喂到自己嘴里,因此总是吃不着,面对美食却个个愁眉苦脸。道理讲得很明白,可是听了却让人忍俊不禁,因为劝人讲究精神或者信仰,依然离不开金钱和食物作饵料,仿佛在钓鱼。
    说到钓鱼又想起两句古诗。一句是李白《行路难》里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说的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的旧事。都说李白是诗仙,我却觉得“闲来”二字虚假得很,毫无“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洒脱,这位诗仙仙到在人间混不下去的份儿上,才不得不故作放达。前些天到安徽去玩儿,途径青山时看到一块大牌子,“天下第一诗山”,同行的朋友问谁的名气这么大,我说除了李白还能是谁。于是聊起他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再次体会一位大诗人的孤苦。另一句是柳宗元《江雪》中的句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跟学生聊起这首诗的意境时,我问:那位老翁真的是在钓鱼吗?学生齐声说:钓的不是鱼,哥钓的是寂寞。一阵笑声把我心里感受到的凄凉与孤寂全冲散了。
    扯得好像有点远了。我想说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跟“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之间的关系——只有柴米油盐,那茶只能用来解渴;没有柴米油盐,那茶喝着难免苦涩,琴棋书画里也多是牢骚和怨怼。我们该喝哪一杯呢?难以斟酌。庄子说他想“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我们也只好在两杯茶中穿梭了。
    据说“看茶”除了有上茶待客意思之外,还有端茶逐客一解,以后再听到“看茶”声,还得仔细琢磨琢磨到底是哪一声“看茶”,这必须对“看茶”的背景有深刻的洞悉,万一听反了岂不丢人现眼。麻烦吧?看茶!
                                                    2017.4.13-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长大的月亮
后一篇:第一个疤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