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和语言
哦,天哪!
我们总是用人的想法来理解动物,说小羊温顺,老牛勤勉,小鸟飘逸……是否真的如此?不得而知。一只小鸟从天空飞过,吸引了一路目光、无数议论和情感,可是谁能知道小鸟此行目的是什么?寻找食物,巢穴,还是寻觅走散的亲人?
有时会想,如果有一天,动物用人的语言告诉我们它们的真实生活,我们可能会大吃一惊——小狗的目光、小鸡的鸣叫、小鱼噏动的嘴巴,原来跟我们的推测竟然完全不在一个意域内:小狗表达的或许不是忠诚,而是思念,对失散伙伴的思念,它希望无所不能的主人告诉它,人把它的伙伴弄到哪里去了;小鸡表达的也不是欢喜,而是诧异,它们诧异人类怎么会毫无愧疚地吃掉禽类的孩子,它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骨肉离散的滋味不好受;小鱼呢,我们推测它们在呼吸,却没想到它的口型在为我们讲述水里的故事,一个母亲和孩子的故事或者一次远游的经历……
我们听不懂动物有声或无声的语言,我们只能用人的想法去臆测,其实是把自己的心事附着在动物身上,包括我上面的那些话也是臆测。人和动物相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蜻蜓为什么夏日的中午不休息却要顶着烈日飞翔,我们也不知道蜘蛛结网是根据什么图案施工,我们更不知道一只看不清体形的小虫在空气中寻找什么……我们和动物生存在同一个世界,却又生活在不同世界。
人与动物之间的隔膜,其实不是语言上的问题,就跟电视上不同频道里的故事,尽管都是人类,彼此却不能对话。
现实生活中也差不多吧,人与人之间交流比人与动物之间好不了多少。
一个孩子跟一位老人说:奶奶,天气这么好,你怎么不到草地上去踢球?奶奶说:我在想你爷爷……孩子说:爷爷不是早就去世了吗?
一个乞丐跟一个学生说:吃饱了肚子,为什么还不肯学习?学生说:吃饱肚子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学习?乞丐说:我要是不用乞讨就能吃饱,让我干什么都行。学生笑笑:要是不让我学习,饿点肚子也没关系。
一个男人跟一个女人说:对天发誓,我只喜欢你。女人说:滚蛋,去年你就是这样说的。男人得意:对啊对啊,说明我一直喜欢你啊!女人白眼:去年的我跟今年的我一样吗?说明你喜欢的标准一直在变!男人:……
人跟动物也好,人跟人也罢,生活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心理情绪不同,同一句话的内容一样,可听出来的意思可能大相径庭,再加上动作、表情、声高、语气等等等等,彼此能够准确接受的信息、意味微乎其微。
三个书生去赶考,到一座庙里去请老和尚算算前程。老和尚竖起一根手指头,一句话也没说。三个书生付了钱,高高兴兴下山去了。小和尚不解,老和尚说:如果考上一个,手指就表示一个能考中;如果考上两个,就表示有一个考不中;如果考上三个,就表示一起考中;如果都没考上,就表示一个也考不中。
老和尚是这样说的,不知那三个书生是怎么想的。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语言的两头是两个世界,语言这座桥梁可以把此岸跟彼岸连接起来,但此岸是此岸,彼岸依然是彼岸。
2017.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