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路上的写作

(2017-03-22 07:11:52)
分类: 写作探路

在路上的写作 在路上的写作

——学生写生作文指导探索

哦,天哪!

    近期将有机会和几位朋友及他们的孩子一起去安徽黟县宏村游览,朋友嘱托一定要抽点机会给孩子讲点东西,别让孩子们只是看到了一些风景。古人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我不想让孩子在游览过程中还在读书,也不想把关于宏村的知识收集起来讲给他们听,这些事儿他们都会干,我想告诉孩子们如何游览、如何在游览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并通过这次活动提升一下写作的能力。

    很多老师也会把学生带出课堂,面对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完成习作,这很像美术上的写生,所以我们不妨把这样的写作称为“写生作文”。写生作文应该如何指导?这是本次活动我想进行的一次尝试。下面的内容可以算作我的备课内容,或许也能给其他形式的写生写作提供一点参考吧。

    一、游前指导

    平时同学们喜欢说写作缺少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游览宏村,能不能保证写出一篇好文章?为什么即将面对新异的生活还是不敢保证写出好文章?——可见,写作不仅仅是有没有生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什么样的生活穿过怎样的我”,也就是写作者要有看法、想法,然后才能有说法,让思想情感与素材相遇,是写作的关键。

    游览活动即将开始,我们在游览过程应该如何对所见所闻进行思考呢?大家一时又不知道从哪儿想起。我给大家提供几点观察和思考的方向、方法:

    1.以时间为序:我们可以思考宏村的过去和现在的关系(起源、经历、掌故和传说),这叫“成因分析”,即今天的状况是由那些因素导致的;可以思考宏村的现在的具体情况(结构特点、生活状况、与外界的关系),这叫“元素分析”,即当前事物是由那些因子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可以想象宏村的将来如何(往哪发展、这段成为景点的经历会给宏村人带来怎样的影响),这叫“效能分析”,即过去、现在的经历对未来将产生那些影响。

    2.以空间为序:大家都熟悉游记的主要写法是移步换景,但是换什么景却不仅仅是眼睛决定的,而是对景点的观察、思考和理解决定的,这里涉及的主要写作技能就是选点——选择哪些内容进入我们的文章,似乎不是游览之前可以确定的,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对这个景区有哪些期待,然后在游览过程中把自己的期待与现实进行对照,这样我们的想法、看法就会不断产生,再用一个主题串起来,就是一篇作文了。

    在游览过程中,大家可能会觉得没什么新奇的,或者好说的话不多,我给大家介绍两个办法:一个叫虚拟变形,另一个叫虚实结合。虚拟变形是“干扰”的一个策略,比如说,今天是晴天,我们看到的是阳光下的宏村,那么阴雨中的宏村“可能”是什么样子?春天的宏村在眼前,秋天的宏村“可能”是什么样子?今天的宏村是这个样子,一百年前或者一百年后的宏村“可能”是什么样子?通过这些虚拟性描写与现实的情况进行对照,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虚实结合是“穿插”的一个策略,比如说,来到景点之前你对宏村有哪些设想或了解、什么人写过宏村、你还到过哪些相似或差异比较大的古镇?把这些想象的、阅读的、回忆的内容与眼见的情况进行对照,也可以让一些景物产生新的内涵。

    3.以情思为序:古镇为什么在现在的旅游中占有这么大的比例?人们纷纷前往古镇,是去寻找什么?为什么要寻找这些东西?这就是我们的情思。你在游览过程中找到了什么?在哪些景点找到的?为什么有些东西没有找到?把自己的情思与现实进行对照,你的情绪就可能跟景点很好地融合起来。

    二、游中任务

    游览过程中应该尽量少给学生任务,以保证他们专心致志投入欣赏中。但是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醒,帮助学生由无意识观赏进入有意识的赏析是写生作文指导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游览过程中的任务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主动交流。

    1.请在游览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景物认真观察,并进行拍照或者记录。

    2.请在游览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想、联想及时与父母、同伴交流。

    3.请在游览过程中把兴趣点尝试着联系起来,在心中初步形成文章框架。

    三、游后交流

    游览过后,每个人基本形成了对本次游览活动的印象,但有些记忆、想法未必准确、连贯、新颖,适当开展交流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醒、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促进学生对写作思路的完善和创新。为了保证交流充分、深刻,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

    1.自由组合。根据日常学习、生活中相处情况和游览线路的选择自由组合交流小组,推荐一人牵头组织交流,大家发表本次游览过程中的发现、感受;牵头人负责记录交流的主要内容,以备小组之间的交流活动。

    2.指定分组。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和交流的需要,按照同质或异质进行分组,小组成员推荐牵头人,组织小组交流,并做好交流情况记录,以备小组间交流。

    3.组间交流。教师组织小组之间交流活动。全体人员参加小组间交流活动,各组牵头人为主要发言人,其他组员可以参与发言或者争辩。教师及时总结发言人的观点,适时根据本次写生作文训练要点把交流话题引向深入;对游览中的发现、思考、创新进行肯定和表扬,以维持学生交流的兴趣和动力。

    4.网络交流。学生根据游览、交流的内容,撰写诗歌、短文等文字,配合拍摄的图片,通过QQ群、微信等网络工具互相展示自己的成果,以点评方式交流阅读后的感想、心得。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到生活和情境中参加综合性活动必将成为一种教育教学常态。写作教学走出闭门造车、从书本到书本的封闭环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发现生活、创造生活、交流感受也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如何在开放、多元、互动的场景中开展作文指导,应该成为我们探索的的重要内容。上面的设计或者说设想,将通过本次活动加以检验和完善,以期形成多种场景下进行写生作文指导的设计思路。

                                                        2017.3.20-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重叠的脚印
后一篇:破渔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