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雷和雪

(2017-03-04 07:42:19)
分类: 生活絮语

春雷和雪 春雷和雪
哦,天哪!

    下了一阵子雨,又夹杂几片雪。天空昏暗,跟夏天来雷雨时一样。果然有雷声,隐隐的,嗡嗡嗡。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人喊“下雪啦”,有人叫“打雷了”,有人说“预报一会儿有大风”……诡异的天气让人莫名地激动,至于激的哪门子动,谁也说不清。
    我跟一位老兄站在窗前,不喜也不忧——隔着窗子呢,外面的一切有常或无常似乎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打开窗子风雨就进来了。一时恍惚,不知自己尚在这个世界还是在另一个世界。人习惯这样。小时候削木头做玩具,手割破了,赶紧找妈妈弄块布包起来。过一会儿妈妈要打开看看还流不流血,坚决不让,说打开会疼。其实不打开也疼,一跳一跳地疼,但是不看见伤口觉得好多了。
    老兄幽幽地念起本地的古谚:正月雷,遍地贼;二月雷,遍地蛇(读似shei2);三月雷,狗喳(读cha入)白米堆。没说四月五月雷怎么样,大概因为四五月打雷很正常了吧。为什么正月打雷会闹饥荒,二月打雷会出现灾害,而三月打雷则是丰收年景呢?谚语很少解释,因为只是经验,可以举证却无法论证。
    雨水斜飞到窗玻上,一条一条地往下流,摔碎的雨滴变成细小的水滴停在玻璃上,等着跟别的雨滴汇合,然后淌下去。我们俩有一搭没一搭地扯着闲话,谚语的预测跟窗外的雨雪一样,跟我们的生活隔着东西呢,别管这东西厚还是薄、透明还是不透明,而总结出谚语的人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雨。

    本地还有个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现在还不到春分呢,下点雪应该算是正常的。如果感到异常,那说明现在真是比谚语产生的时候变暖了。这是一个老话题,嚷嚷不少年了。一提气候变暖,大家就有一种环境恐慌,连西方的洪水灭世典故、古代的伏羲女娲神话都翻出来了,每天吵吵八火的,把人(特别是孩子们)对未来的信心都吵没了——既然天要灭世,人还有什么指望?还那么认真做啥?

    小时候听老辈讲,我们生活的地方原来都是大海,大海每年冬天向东退三寸、春天回两寸,天长日久,这一代就成了陆地。大海怎么退却不知道,但是我们身边的山上有大量海生物的遗迹却是目睹的事实。沧海桑田肯定不是大海自己的事儿,必与整个地球变化有关——这么大的变化人类尚且存在,气候变暖怎么就把人生活的信心暖没了呢。

    汉乐府里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爱情如此坚定,对生命的信念反而如此脆弱,真是有意思,可见人是只看具体小事而不肯顾及大方向的。

    人与自然相处是很笨的,一会儿要征服,一会儿又屈服,总是对立的,就是没把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所以总爱闹矛盾。是谁说来着,“大自然是可以疗伤的”,事实弄成了人与自然都很受伤。我们怀着柔软的心肠,手里攥着一把米走向小鸟,却让小鸟恐惧不安,最后扇动翅膀飞向没有人惊扰的远方,扔下我们站在那里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发呆。为什么不能留点地盘、留点食物给动物呢?人的行为把动物吓坏了,连狼、狐、虎都不敢跟人玩了,我们的邻居都收拾家当远走高飞了,所以人最后被自己的行为吓坏了。植物似乎也在渐渐远去。孤独。

    好在还有风雨,有雪,有雷,让我们在百无聊赖中偷得一点惊喜,以为这些自然现象多少意味着点什么。意味着点什么呢?上天尚未放弃我们。

                                                            2017.3.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白桦的眼睛
后一篇:白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