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之风

(2016-11-13 14:47:21)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絮语

清明之风 清明之风

——王天泽作文《我的家风故事

    既然你来自这个族群,就必然打着这个族群的烙印。——这是我爸的“名言”。

听我爸说,爷爷奶奶去世时都留下话:不许烧纸,不许磕头,祭祖只要到坟前看看就行了。

所以,每年春节和清明节我爸带我和妈妈回老家祭祖都只带点水果、糕点,到祖坟上去看一看。看到别人家烟火缭绕、鞭炮齐鸣,总觉得我们家太冷清,一点都不好玩。

2015年清明节,老家人商量要为所有去世的祖辈立碑,要求在外地的后代都回去参加立碑仪式。清明节之前很多天,老家人就不停跟我爸联系,让爸爸负责碑文、主持词、祭文等文字工作。我爸是家族第一个大学生,在老家人心目中是有学问的人,理应承担这些事情。

45日,我们一家早早就赶回老家去了。平时荒凉的坟地,今天非常热闹,所有坟前都立好了高大、崭新的墓碑,全部用红布蒙起来;家族上下五代所有男人都聚集在这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还抱在怀里的幼儿。伯父是仪式主持人。他见我们到了,宣布:洗碑!大家纷纷拿起毛笔给墓碑上的字涂漆。我爸负责涂家族第一代祖先的墓碑,因为碑文是他起草的,字比较多,他更清楚应该怎么描。

“追忆先祖,源出黄帝,脉承周代姬姓,得氏于太子晋……‘当仕路,忠民权,功于国,荣于家’为我先祖家训……”天气晴朗,但风还很冷,我爸半蹲着一笔一划地描,我站在他身后一字一句地读,一种荒远而神秘的感觉萦绕于心间。

都描好了。伯父又宣布:祭祖!一时间纵横于墓地的鞭炮全部点燃,所有人按照次序到每一座坟前烧纸、祭拜,长辈领着晚辈指认墓中的祖先属于哪支哪家,确认彼此的关系。

祭祖的最后一项是宣读祭文,任务落到我爸头上。我爸谦虚了一番,认为自己在同辈中排行小,不能担此大任,小时候在东北长大,家乡话也说不好。但是大家一致认为他最合适,因为他对家族历史、家族文化了解最多,能说得透彻些。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面向祖先垂手肃立。我爸用舒缓的语调开始致辞:

……祖先为我王氏家族留下训示:“当仕路,忠民权,功于国,荣于家。”这十二字祖训,要求王氏子孙后代要锐意进取,以民为任,建功立业,荣耀家族。

今天,我王氏一族在此为祖先立碑为志,就是要告诉后代:不要忘记祖先的光荣历史,不要忘记自己的王家血统,不要不务正业,或横行乡里,或委琐气馁,或言行轻浮。

贤能不一定富贵,仁德不一定长寿。我王氏后代可以平凡甚至穷困,但为人一世一定要把“诚信勤勉,修身齐家”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上扬先祖之遗德,下垂后辈之世范……

从来没听我爸这样说过话,诚恳带着伤感。他是在借祭祖弘扬家族传统风范,是在代表祖先训导子孙后代么?从此,我知道家族文化博大深远,不敢再把祭祖当作踏青游玩。

一切活动都结束了,大家还逗留在祖先墓前闲话,谁都不肯先走。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哥走到我爸身边,问:小叔,为什么王氏家训都是为国为民的大话,怎么不讲讲应该怎么做人?——这也是我的疑问,或者是很多读书不多的族人的共同疑问。

我爸扫视了一下大家,说:王家祖先本来就不是平庸之辈,看事情的角度就不一样。另外,这十二个字既告诉我们人在家中、家在国中,又告诫我们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个人与家国的关系,这是立身处世的大智慧啊。至于如何做人,看看咱们祖辈的名讳就知道了。

于是大家又一块墓碑一块墓碑地看过去。我爷爷一辈叔兄弟五人,名字是“仁义礼知信”。我爸他们这一辈人很多,大部分还健在,名字里也多用“德、善、敦、厚、恩”这些字。大家议论纷纷,终于发现王氏家族里取名大多是对人德行的劝勉,很少有对命运、财富的祈愿。这是巧合吗?

我的小名儿叫“个个”,爸爸妈妈说“个”是站高望远的人,“个个”合起来是“竹”,他们希望我坚韧有节、自立向上。

回到伯父家已经中午了,太阳朗朗地照在身上,清风暖暖地吹进心里。大娘和妈妈她们已经包好饺子等着我们了。伯父跟我爸笑笑说:要不是她们,我们这些祭祖的人就要饿肚子了。我爸转脸对我说:尊重女性,也是我们家的风气,别忘了。

我想,每个家族都有优良的传统,所以清明节不仅是对祖先表达悼念之情,还是传递清明家风的传统活动。

                                                  2016.9.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巧合
后一篇:小食味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