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借块福田

(2016-05-21 08:16:06)
分类: 生活絮语

借块福田 借块福田

哦,天哪!
    大部分中国人是很容易生存的,因为只需要一块薄田,而不太需要信仰。
    其实原本也是有信仰的,比如儒家的仁,道家的道,后来插队而来的佛家的善。尽管有的看上去像自欺,有的看上去像欺人,毕竟还是个灵魂归所,觉得人生前死后还有个奔头,活得再苦再累还能找到精神慰藉。有了这样一个灵魂的居所,人容易感受到幸福,不妨把它称之为“福田”。
    不知怎么搞的,后来我们把这些东西搞丢了,什么可信的东西都没有了,还套用前苏联的一部电影名字说事儿——“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真是连哭的地方都没有了,哪里去找什么“福田”?
    一对老夫妻,文革时期受了不少罪,财产尽失,亲友冷漠,流离失所,大概什么都不敢相信了。可现在儿孙绕膝,吃穿无虞,有房有车,依然找不到幸福,整天忧心忡忡、凄凄惶惶、怨天尤人。为什么一切都好了,依然心神不宁?我觉得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日子,缺少一块可以用心耕种的福田。
    瞧瞧吧,社会上今天房子热、明天古董热,今天下海、明天炒股,哪来这么多值得追捧的玩意儿?其实都是在寻找一块可以安放灵魂的田地。不信鬼、不信神已成习惯,甚至不信天、不信地也还能说得通——人嘛,突然一下解放了,难免有点无所适从,就跟婴儿刚刚睁开眼睛不知身在何处、穷人突然暴富不知钱该怎么花一样,可是不能老是这样啊,总要定下神来找块地种种。
    王安忆的小说《天香》,讲的是明代中后期上海滩的事情。那些中了榜的、做了官的、发了财的、退了位的人回到这块土地上,比赛一般地造园子,愉园、天香园、也是园什么的,且不说这样追求奢华对不对,至少那是一代人的奋斗目标,造好了园子主人在精神上感到满足。天香园里的女人们闲来无事,开始殚精竭虑地做丝绣,最终成就了“天香园绣”的名头。当这一切开始衰微,又出来个徐光启研究蕃薯种植,出来个阿暆参加东林党跟魏忠贤斗争,出来个意大利“和尚”仰凰布道。小说里每个人都有个性,但更有品性,一路读来遇到的都是可爱的人。何以然?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什么,当然也就知道该怎么做。尽管因为时局变迁、岁月流逝,人的结局总是悲剧性的,但是那些逝去的人生是充盈的。
    慢慢地,现在人们也活出滋味来了。有人养狗,有人喂鸟,有人品茶,有人收集奇石异木,有人钟情读书写字……有一个小山村里,出了一群建筑工,苦挣苦熬的,现在日子过富足了,人也年岁大了,又兴起吹葫芦丝,我觉得这就挺好,至少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当然也有做过了头的,用柳宗元的话说叫“爱之太恩”,沉迷进去了,被人指责为“玩物丧志”。可是“玩物丧志”里的“志”又是什么呢?大约又是通常所说的志向、追求之类的吧。因此,这类批评最终陷入一个难以自拔的循环。不如《天香》里的沈希昭评绣艺说得透彻:物有大小之别,小物只一生一,二生二;大物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萤火虫,只一夜生息,亮过即灭;蜜蜂,生长之后,采蜜酿蜜,蜜可食,又可制蜂蜡照明;再有一年生的草本,仅一岁枯荣,回进土里;而常年的果木,先生叶,后开花,又结果,飨食人间;还有石,可炼铁,铁可制锅釜,铸剑,铸鼎,铸钟,可祭天地!物性就好比物之德,有大德,亦有小德,甚至无德……
    沈希昭终究是个书香门第家的后代,不是农家女儿,她的这番言词颇多庄子《逍遥逰》的色彩,若是农家女儿肯定会说到泥土、田地的,土地承载万物、养育万物,生生不息,它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德“福田”。
    人类被上帝逐出伊甸园以后,如果不借一块“大福田”来种植,真就无家可归了。
                                                      2016.5.20-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了的样子
后一篇:在时代里蜗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