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板路上的影子

(2016-05-04 13:24:20)
分类: 生活絮语

石板路上的影子 石板路上的影子

哦,天哪!
    “南城到北城,一百二十里”,这是刚到这座海滨小城来时,一位老哥跟我讲的,他说古代这里叫北城,还有一座城是它的兄弟叫南城。其实关于南城我知道得更早,只是当时还没去过。没去过的原因非常简单,南城已经成为历史,它的辉煌已经不在,虽然它还有个名字叫凤凰城,可惜这只凤凰已经在时间里老去了毛羽,也失去了清唳。
    我知道,说这番话对于一座城而言是残忍的,对于说这种话的人而言是浅薄的。然而一切都是事实,这事实像自己的指纹一样摆在面前,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不明所以的走向与纹理。
    然而,知道自己居住的城有个兄弟以后,便有些放不下,仿佛知道那里有家混得不太好的亲戚,总想去看看。不过二十多年过去了,先后只去过三次。
    第一次,是跟一位祖籍是南城的兄弟过去喝闲酒的。小饭店里的鱼刚刚下锅,说是要煮个把钟头。一群人只好拖开桌子打牌,等生腥的鱼在火的催化中变成美味。我不喜欢打牌,兄弟说那就带你去看古城老街吧。走不远,便拐进一条小巷,石板路,两边是碎石垒砌的房子,房子上覆着古老的青瓦,青瓦的缝隙里长着零落的野草。
    兄弟指着石板路中间的凹槽,说这就是过去盐工用独轮车轧出来的。据说,这里曾经是重要的码头,淮盐要从这里上船运往淮安或者扬州,然后再向全国辐射。盐和铁是古代国家的经济命脉,只要读读南柯的《大清盐商》就可以约略知道盐的分量。如今连海都撤到北城了,南城怎么能不退潮呢。
    第二次,是辞去公职以后,一位老哥要给我送行,不知怎么想的,安排到又远又背的南城。依然要煮鱼,依然是一群人打牌,依然是几位要好的弟兄陪我去看那条萧条得有些寒碜的老街。夕阳西下,古城墙上有个孩子牵着一头小羊在啃枯草。
    因为是送别,大家的心情都有些混乱。秋晚的风吹过,檐头的细草摇摇晃晃。老哥说,一定要走吗?我不知说什么好,只能默默点头。这次连古碑都没看,就匆匆回去喝酒了。后来读《大清盐商》时,看到扉页上有一首小词,开头的几句颇能承载我当时的心情,“瓜洲岸,芦荻飞,长帆落日两相违……”人为什么要远行呢?当时我不明所以,今天我依然不知所踪。好多事情只能经历,不好解释。
    如今那位兄弟正在重病之中,而老哥已经退休好几年了。
    今天是第三次去,带着孩子和他妈妈。古镇已经不知走过多少座了,为什么还要去这座落魄多年的古城呢?我没跟他们解释,他们也没问,就这么顶着晚春初夏的太阳跟我走进那条老街。
    街市比十几年前热闹了好多,路也有了变化,我们只好一边打听一边议论着寻找,所幸很快就到了。如今南城是市区的一个街道所在地,地面儿本来就不大。
    从喧闹的街市拐进老街那一瞬间,他们母子俩都愣住了,大概是觉得远不是我描述的那个样子吧。石板路还在,古人留下的辙痕还在,碎石青瓦的院落还在,虽然几座院落已经被钉上了文物的铭牌,老街依然住着人家,依然凌凌乱乱的,不成风景的样子。那些住家里的人,看我们三个人东看看西看看,都露出奇怪的眼神——这家人怎么会跑到这里来游玩?不过看着看着,他们俩就被那些苍老的建筑吸引了,细细地端详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碎石,揣度着昔日这里的繁华。在古城门下,孩子他娘终于开口了,问孩子:闻到时间的味道了吗?
    一位收废品的老人一边打理着塑料瓶,一边用地道的方言说:多摄摄(他读niè)吧,说不定哪天就没有了。一位戴眼镜的男子手里提着刚从街市买回来的菜,跟我们一起走了一段,聊了几句对开发这里的看法。看得出,他是一位文化人,言语中期待这条老街被更多的人了解,又担心开发同时成了老街消亡的起点。说着话,他拐进了一处古宅。
    十几米外的新街人来人往,老街却很安静,安静得有点落寞。时间在这里的石板路上曾经走得那样急促,如今却缓慢得像当年辙痕的形成一样,有一种凝重,似乎要停下来。
    孩子跟随我们的脚步走过了许多地方,感受过一些时间上的进退,所以,从老街出来以后一句话也不评论,悄悄把自己拍的图片发到空间里,还加了个标题叫《古色古香》。这应该是他对老街过去的推想吧,现在只能看到“古”,色和香已经被风雨冲刷得满目苍白了。
    从老街回来,总觉得还没能真正理解那条承载过繁华与重负的石板路,又到网上去查阅一些资料,于是看到了别人眼里的老街:
    这里的民居,以小石头为主,它的抗震性能很强,防寒保暖,在整个华北地区,也是为数不多的。还有院落结构,主要是庭院式的,庭院深深这种感觉,一进二进三进,甚至多的有五进。
   南城古镇距今已有1500多年,始建于六朝时期,唐贞观年间中兴,明清获得发展,民国时期设镇。“穿海州,吃板浦,南城是个古财主。”在二百年前,能和古东海的海州府,灌云的板浦县衙门相提并论的,不是新浦,也不是墟沟,而是作为六朝一条街的南城。千年古镇留下众多历史古迹,古城门、匡衡井、六朝一条街、普照寺、玉皇宫、城隍庙、侯府等。其中唯一保存的南城东古街长约1.5公里,俗有“南头到北头,三里出点头”之说。街面宽9尺9寸,用1399块青石铺砌而成。中间约一市尺宽为竖条石块直铺两头,称之为龙脊,为古时独轮车的行道。此外,在南城古镇,历史上还曾出现过很多享誉全国的人物,其中就包括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
                                                   2016.5.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命的节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