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问

(2016-02-19 00:02:27)
标签:

人生如茶

采摘烘焙

冲泡

茶与水

品质

分类: 生活絮语

茶问 茶问

哦,天哪!
    关于人和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人生如茶”。有些纳闷儿:人生怎么就如茶呢?是甘苦自知的复杂况味,还是越喝越淡的走向?是从鲜活叶子到干枯茶叶的短暂,还是因生命停止于最美时刻而散发的清香?
    这似乎不是简单的选择题,我无法给出一个妥帖的答案,只好去查阅,看有没有人能给我一个我喜欢的回答。《汉字源流字典》中关于茶的解释让我很失望,因为它只负责“茶”这个字的解释,书中说“形声字。茶与荼本为一字。篆文从艹,余声。中古时‘荼’减一横写作‘茶’,音遂变为chá”,当然,字典中还有许多解说和例证,不想一一摘录。
    倒是在微信里看到一段文字颇有意趣,“茶: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令人身心柔软、宁静和从容。在中国,茶被称为百病之药,陆羽《茶经》将茶文化推向极致;在日本,茶被称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茶道成为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文化”。“人在草木之间,茶是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圣物”这句话很耐咀嚼,如此说来“人生如茶”或可理解为人生与自然一样春去秋来、叶落花开?
    陆羽的《茶经》是早就在手头的,可惜读了一点就没往下读,总觉得万事万物应该随性,一旦与“经”啊“典”啊联系起来,便成为累赘,包括人在内——你说那四书五经,如果没有先生的戒尺晃来晃去,谁愿意去读?不如躲到哪棵榕树下泡一壶好茶惬意。
    既然对茶的理解已经有了一点线索,不妨按照自己的思路自由自在地把心中的困惑表述出来,或许恰恰是自己品出来的很有意思的茶香呢。
    茶在采摘与烘焙中,自然的生命已然蒸发,而作为茶的生命才刚刚开始,那么生与死的界限在哪里?死与重生的差别是什么?人生如茶,是否也要经历采摘与烘焙?在人生的什么季节采摘?人生的采摘与烘焙由谁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体验又如何?知道自己将由叶变成茶,是否依然有对自然生命的依恋?
    成为茶的人生,不加冲泡是否形同枯叶?冲泡出来的茶色茶香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能有多少成分取决于茶自身的品质?品茶之人能否准确判断茶水的品质中包含的种种因素?冲泡以后,茶的生命是否又在经历一次新的转变?喝掉以后茶便化作残渣,是谁吸取了茶一生的精华?残茶是茶生命的终结,还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
    在茶的生命中,水是什么角色?冲泡过程中,水对茶叶做了哪些手脚?水对茶进行了劝说还是实施了豪夺,让茶的味道与色泽离开相依为命的茶叶?水究竟成全了茶,还是毁灭了茶?温度是水的一部分吗?它与茶之间进行了怎样的对话?此地的水,彼地的茶,它们之间能找到相通的语言吗?它们的对话需要壶来翻译吗?
    ……
    在如此杂乱的疑问没有找到答案之前,我们肤浅地品评茶(其实是泡好的茶水)的优劣,轻率地断言人生如茶,于茶于己似乎都不够负责。看来《茶经》还要读下去,尽管它是站在人的立场上来谈论茶品、茶具、茶道,却也能从对茶的探讨中折射出人面对自然和生活时的心性。
                                                 2016.2.17-18

茶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观猴
后一篇:常春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