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亲

(2016-01-21 08:15:56)
标签:

乡亲

形象

健康

经济

心态

分类: 生活絮语

乡亲 乡亲

哦,天哪!
    为了大哥的事,我不得不在乡村住了几天,重新端详了那些曾经手把手教我农活的乡亲。
    邻居大哥胡子拉碴地吸着我递上的香烟,烟雾在胡子里缭绕不散,然后抬眼看看我,长吁一口气:真是不一样啊!——什么不一样呢?是我变了,还是我给的香烟比他的烟更可口一些?我拿不准那含糊的眼神,只好笑笑跟他说:大哥你该刮刮胡子了。他用手摸了一下下巴:刮它做什么,我又不像你,天天要见人!
    一位前来帮忙的大嫂,走路弯着腿,个头比以前矮了一大截。吃饭的时候,我故意坐在她边上,不停地为她夹菜,告诉她虾子补钙,让她多吃点。大嫂很不好意思地说:他叔,现在生活好了,啥没吃过啊!我说:你看你的腿……她以前干起活来可像风一样利索。大嫂淡淡一笑:你以为大嫂还是以前的大嫂啊,老了!是的,大家都老了,可那腿明显是因为缺钙酸痛不敢用力行走造成的啊。仔细观察那些六十多岁的人,几乎个个因为缺钙而身形佝偻。说了,他们不信,说天天吃米吃面怎么会缺钙,就是老了。
    村庄已经产生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家家盖起了小楼,一排一排的,红瓦粉墙,别墅群一样,挺好看的。闲聊的时候就谈起来。我想他们应该是自豪的,建房是农民的大事,很多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建成一处像样的房子。可是他们现在不这样看了:这算什么房子啊!你们在城里有房子,那才叫家业啊。他们的愿望依然不在这片日渐贫瘠的土地上,他们宁愿让自己的后代去住商品房,也不想让他们留在宽敞的小楼里。二哥说:一到开春,年轻人和一些身体还好的中老年人都出去找事做了,每家都是老头老太带着好几个孩子,看着一两套大房子。
    那些跟我差不多大的人,见面总是说自己老了,说我看上去年轻多了,到底是不受风雨的人。我撩起额上的头发,说看看吧,白头发都藏在下面呢。他们哈哈大笑:你才有几根白头发,我们都满脸皱纹啦!这我知道,握手的时候,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岁月对他们的磨砺。小时候的事已经无从谈起了,你记住的我已经忘记,我记住的他说其实不是这样的,时光早已让各人的记忆出现了巨大的错位。只好把话题转向谈论孩子,谁知也不能提,他们的孩子大多不肯读书,早已成家立业了,连比我小好几岁的老弟都做了外公。
    国外回来的侄儿渐渐接受了许多事实,不再批评家乡人开车没规矩,也不再指着那些没人居住的楼房问有什么意义,而是无限困惑地问我:没有支柱性产业,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划归市区以后,家乡的土地大多被挖成鱼塘、虾塘,建成了没有开工的工厂,可以种植的田地已经少得无法维持生活,只能靠外出打工为生,年轻人成了见多识广、夸夸其谈的游子,儿童长期与老年人为伍长得老气横秋,老年人健康的时候是儿女的依赖、生病的时候立即变成沉重的负担——除非天上掉下机遇,一代一代的生存逻辑就是这样。他们不再羡慕具体的“混好的人”,而是遗憾自己当年没有好好读书,没有抓住唯一脱离眼前轨道的机会。如今的生活现实让他们不得不怀疑:靠读书,还能找回机会吗?
    批评,感慨,同情,困惑……乡情永远无法改变乡亲的生活轨迹,正如归来的游子无法改变他们胡子拉碴的形象,送两箱钙片也不可能解决他们普遍性的缺钙,假如我回去支教,就能改变那些孩子早早辍学打工的现状吗?
    傍晚,成千上万的乌鸦从西北往东南飞,清晨,这些乌鸦又从东南方向飞往西北,景象颇为壮观,我们都站在那里仰头看。生态真是变好了,这么多鸟!我和侄儿稍感欣慰。好个屁!变好,为什么光来乌鸦不来喜鹊?不知是谁应了一句,他们似乎对什么都信不过。
                                                      2016.1.19-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粉色小花
后一篇:湖边荒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