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成果转化途径漫谈
标签:
教科研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成果转化教育 |
分类: 教育心得 |
哦,天哪!
教科研,说到底就是个信息转化与生成的工作,也就是信息的输入、思考、输出的过程。信息输入主要通过读书(查阅)、听课(讲座)、观摩(观察)来实现,输出则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和教育写作两大方式。
而转化的关键环节是思考,即信息经过研究者的大脑发生了哪些变化。信息变化的方式大致可以概括为去蔽、转换、增值三种情况。去蔽是指去除了研究者的困惑,去除了输入信息中的芜杂与错误;转换是指信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甲信息演变为乙信息;增值是指信息的量比原信息更加丰富、信息的深度更加深刻了。
如何创造诱变事件,促进教师的思考,使理论转化为实践、实践转化为理论,是教科研工作者一直煞费苦心的事情。直观地说,创造诱变事件就必须有活动,活动是产生诱变事件的情境,是研究内容的载体,也是教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所以活动设计是教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
下面谈谈基层教科研工作中常用的促进教科研成果转化的方法:
一、把经验性思维转化为科研型思维
科研型思维的确立,是教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追求的永恒目标。教科研思维与一般经验性思维主要有哪些区别呢?
1.在认知方式上,教科研思维摆脱了普通的生活式体验,超越情感性认知,走向研究性认知。面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困难,不是抱怨、指责、推脱,而是接纳、分析、转化、利用。例如面对课堂教学,不能因为上级要求如何操作课堂,就停留在课堂操作方式的表层讨论上,而应该放在把握知识特征与教学思维对应关系的分析上,这样才能帮助教师理清探究的方向和思路,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高度。
2.在工作方式上,教科研思维摆脱了凭感觉做事的习惯,形成调查、分析的工作方式,解决难点问题、开展创新性工作建立在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而不是兴之所至、主观臆断、权威意志,即把“问题”转化为“课题”来解决。要把现象、问题放到特定的系统里思考,而不是孤立地面对;要用因果分析的思维方式,找出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分析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通过改变某些因素来观察事件的变化情况。例如面对备课组职能加强而教研组活动工作空泛这个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时间、人员素质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应该了解教研组活动的内容、方式,调查教师希望通过教研组活动解决的问题,通过活动主题征集等方式,引领教研组工作走向主题化、系列化、内涵化。
3.在思维方式上,教科研思维摆脱了短期化、碎片式思维方式,建立长效性、连续性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厘清要长远目标,统筹安排,持续推进,工作做到有目的、有步骤、有跟进、有延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诊断性、连续性。例如课堂教学设计,就应该首先研究知识的特点,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疑惑,思考学习该知识最适合的思维方式,然后才能确定课堂活动方式。而当学习的知识性质发生了变化,就要再一次进行研究、探索。最终形成知识归类、思维图式和各类知识的课堂教学范式。没有哪种课堂模式能够适应所有知识的教学,因此教材的研究、学生的研究、课堂的研究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教科研工作永远不能希望一次活动解决很多问题,也不能希望一个问题一次活动就能彻底解决。
二、设计适合成果转化的教科研活动
正如前面所说,不同的活动承载不同的教科研内容,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产生不同的科研效果,因此教科研活动的设计就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读思行”活动:读就是读书,思就是思考,行就是教学。这种教科研活动,意在促进教师通过读书、反思,把别人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内涵。一般是事先组织主题读书活动,然后举行读书心得交流,再由感悟较深刻的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执教观摩课,把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这是促进教师借用别人理论、案例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一般用于读书交流展示活动。
2.“课题课”活动:就是参加各级各类课题研究的教师,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执教公开课,在公开课中体现课题研究的成果。这种教科研活动,意在引导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供同行评判课题研究的成效,提出改进意见。一般先由课题组汇报课题研究情况,包括目的、方法、收获和困惑等等,然后由课题组集体备课,推选成员开设研讨课,最后根据课堂效果和对课题成果体现程度组织评课。这种活动形式多用于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或者结题时成果展示。
3.撰写“教育叙事”:这里的教育叙事不是“叙事研究”,要求的层次比较低,主要是让教师记录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一些特殊事件,以及为什么要记录这些事件。目的是让青年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让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积累教育写作案例。操作比较简单,先选择部分教师的教育叙事进行展示,讨论叙事的得失,明确叙事的撰写方式,然后以一学年或者一学期为期,让教师记录教育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最后组织评选。这种活动形式多用于青年教师教育写作能力培养。
4.“教研写”活动:教就是上课,研就是研讨,写就是撰写教育论文。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研讨活动发现教师课堂教学和课堂研讨中的可写作元素,为教师撰写论文寻找选题方向。一般是部分教师开设研究课,最好是同课异构,然后听课教师开展评课活动,最后由专家进行点评。专家点评的重点不是一般评课的教学过程、方法、手段和效果,而侧重于提出课堂教学和研讨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或话题,这些问题、话题就是活动参与者开展论文写作的基础。这类活动大多用于论文写作选题研讨。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教科研成果转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教科研成果既可以由理论向教育教学实践转化,也可由教育实践向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不论哪种转化形式,大多需要诱变事件,而诱变事件又主要由教科研活动来创造,这正是教科研工作的意义所在。而一切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则必须建立在教科研思维的基础之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