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鞋跟上的语言

(2015-09-16 08:03:37)
标签:

鞋跟

脚步声

皮鞋

时代

历史

分类: 生活絮语
鞋跟上的语言 鞋跟上的语言
哦,天哪!
    走廊上一阵嘎嗒嘎嗒的脚步声,细碎但干脆利落,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不消说的,一定是一位自信满满的女士经过。若是自信心不足的,一定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声音肯定会有,但脚步一定会放轻,甚至还有点犹豫。一向喜欢清静,但对脚步声从来不烦,因为脚步声不是噪音,而是一种语言,是脚和大地的问答,从中可以探询脚步声的主人对自己和处境的评判。
    再单调寻常的声音,一旦与某种意义相关联,就成了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有故事的音乐。还记得很多年前货郎子的拨郎鼓吧,还记得卖大糖的小铜锣吧,那些声音单调得跟奶奶腿上卧着的狸猫的呼噜声没什么区别,但只要在村口响起,“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或者“嘡,嘡,嘡,嘡,嘡”,这节奏就是货郎子的脚步声,听到它你就知道是谁来了,你就想起收藏在某个地方的塑料袋、牙膏皮、胶鞋底或者妈妈梳头落下的碎发,你就心情激动地四处寻找,为一截彩色的扎头皮筋或者几颗糖豆。
    小时候大多穿布鞋、胶鞋,声音很小。中学时开始有人穿皮鞋,起初也是胶底的,没什么特别的声音。有人在后跟上打了铁掌,走起路来就不一样了,嘎嘎嘎,牛气而洋气。特别是晚自习的时候,教室里静静的,突然有铁掌和水泥地撞击的声音由远而近,大家都知道,这是老师来了。可是推门而入的,竟是迟到的同学,一片嘲讽加羡慕的“咦——”。迟到的同学自以为很帅气,围着讲台转一圈儿,才回到座位上,那意思你有皮鞋吗?这种耍宝当时并不讨人喜欢,女班长毫不客气地记下来:某某某晚自习迟到,故意把鞋底跺得很响。第二天交给班主任。跟在班主任身后往办公室走的皮鞋很低落,很郁闷:为什么鞋掌也会得罪人?
    时代的脚步声是一种诱惑,所有人都穿着皮鞋用鞋跟嘎嘎嘎地碾轧水泥路面,那声音一定非常有气势,连皮鞋厂都听到了。原来大家都喜欢用鞋跟证明自己的存在、说明存在的状态呀!于是鞋跟由胶皮换成了木头,打上铁掌以后,走起路来铿锵有力,声音咚咚咚地传出去老远。大学的走廊里总是这样响着鞋跟的声音,清脆、急促,还有点招摇。
    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鞋跟再次被胶皮取代的?让我想想,想想——记不起来了,瞧这破记性。总之,似乎是一夜之间,大家都厌弃了叮叮咣咣的走路声,穿上了轻软的皮鞋。一群学生聚在讲台桌前摆弄着袖珍收录机,或者别的什么电子产品,老师悄无声息地就来到了身后,把这帮爱赶时髦的家伙抓个正着。
    鞋跟软化主要是男士,女士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范,又细又尖的高跟托起窈窕的身姿,风吹杨柳。那次在苏州同里看到古代女子小小的绣花鞋,我就在想:几百几千年以后,人们捧着今天的高跟鞋,是不是也会像我们今天面对三寸金莲一样感慨做女人的艰辛?——啊,那是对女性身体的摧残,是对女性思想的束缚……时间的距离,把人的目光由现时的审美推向了历史的剖析,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儿!可见历史原本是真实的现实,而一旦被当作历史,就会面目全非。
    不过这鞋跟短短的演变史,还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些东西:响亮的鞋跟在说“我在”,而安静的鞋跟在说“你在”。至于是修养所致还是时代所致,这是必须放到时间里沉淀的——听听脚步声在历史里的回音。
                                             2015.9.14-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孔望山散记
后一篇:那些秋叶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