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缺憾之美

(2015-08-20 18:12:07)
标签:

缺憾

老人

皱纹

花朵

美感

分类: 生活絮语

缺憾之美 缺憾之美

哦,天哪!
    人都是喜欢追求完美的,特别是中国人。我相信,这是人心向善的标志,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所在。我们每天每日遇到各种各样不完美的人、事、物、景、情,我们希望这些都变得完美起来,于是为之努力。这种直面残缺的勇气,这种完残补缺的信念,像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大禹治水般壮阔而美好,而这种美好却是由缺憾激发出来的。
    当然,这不能说明缺憾是一种美,就像打扫垃圾是美好的行为,却不能说垃圾是一种美。
    可是谁又能给完美一个确切的标准呢?美的本质属性历来有争议,有人说美是主观反应,有人说美是客观存在,有人说美是主客观的结合。毫无疑问,最后一种说法更加合理,因为任何事物必须有可供欣赏的因素,才能引发欣赏者的愉悦情绪,美才被感受到。不过我不相信只有人类才有感受美的能力,要知道,孔雀开屏可不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而猫咪春嚎也不是人能够欣赏的夜曲。
    既然美有主观因素存在,它就永远不可能达到完美,且不说事物是永远变化发展着的,单是同一瞬间面对公认为美的事物,不同的眼睛看到的也是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因而审美标准也肯定是不同的。谈到美的共性,我一直想不明白:眼睛的面积多大、弧度什么样、色彩如何搭配才能让所有人都觉得那是一双美目呢?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简直是让人发疯的事情。
    不想说新月、残荷、美人黑痣是缺憾之美的证明,那早已被无数事实证明过、也被无数文字表达过。我想说的是,对美的发现大多是由残缺作为引子和通道的。
    孩子的小豁牙真的那么好看吗?可是它能提示我们一种不以丑为丑的天真,能让我们看到它的主人即将长出坚硬的新牙,那个小豁子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缺憾。这个缺憾没有遮掩住孩子的美好,反而让我们更加明确他们作为孩子的本质。
    老人的皱纹真的有很多线条之美吗?可是那些皱纹是老人的标志,是岁月的印记,是时光的刀痕,它让我们对饱经沧桑依然生存着产生了信念和敬意。所以,如果一位老人脸上没有一点皱纹,反而让人恐慌、恐惧,因为那是另一种提示——这个老人太奇怪了!奇怪不是美,美必须符合人心中的潜在规则——不是潜规则。
    突然意识到,花的美不仅仅在于好颜色、好姿态、好气味,还在于它们会凋落,因为凋落,提醒我们要在意短暂的美的存在;生命的美也不仅仅在于内涵丰富、成果辉煌、气度非凡,还在于它终将消失,因为短暂,提醒人们生命还可以更美好,我们可以去做。缺憾之美或许应该不在缺憾本身吧,而在于缺憾仿佛是某个事物的特征,引导我们关注事物本身,关注事物全貌,关注事物中那些赏心悦目的成分。这样想着,世界忽然就变大了,而生活中的磕磕绊绊忽然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是啊,这样的美中不足,这样的缺憾,生活中随手可拾,可惜我们常常过分放大缺憾,让微瑕遮掩了白碧。过于追求完美的审美习惯,让人觉得生活中处处充满污泥浊水、处处都是不如意,慢慢也就无美可审了。
    我知道,缺憾之美一定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和发现,要不那些老树怎么会变得疏朗遒劲、老人怎么变得淡然和善呢。张晓风老师说:“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2015.8.19-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从秋野走过
后一篇:老马不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