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向若轩
向若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9,135
  • 关注人气:27,3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遛狗的女人[四]

(2015-06-18 07:23:35)
标签:

校长

老爹

女人们

大海

尚且

分类: 生活絮语

遛狗的女人[四] 遛狗的女人[四]

哦,天哪!

    您一定对我这个讲故事的有意见了——你天天说尚且怎么怎么漂亮,怎么怎么有气质,她到底长啥样啊?

    是啊,我也早想说说她长啥样了,可是俗话说“女大十八变”,我真不知道该讲尚且哪个时期的样子呢。我想您从她出生、读书、成长的经历一定早已判断出她现在的年龄了。唉,老啦!连尚且自己有时都这样感慨了,这可是很少见的。

    尚且所在学校的校长是位非常有个性的人,工作中讲话很严肃,可私下说话却相当随意,所以和老师相处十分融洽。尚且喜欢这样的领导,她说领导也是人吧,工作中严肃是工作角色的融入,生活中如果还端着,就是不融入生活了。她认为人在不同的情境里就应该有不同的状态,所以她拒绝在家里一本正经,也拒绝在工作中婆婆妈妈。找准自己的位置,进入自己的角色!每当学校有什么重大活动需要她组织排练,她都会这样说,不管排练对象是学生还是教师。

    学校里几个年龄稍大的女教师不知为什么事向校长发难,好像是妇女节想出去旅游校长没同意,跑到校长室去讨个说法。校长一看自己老婆也在其中,把绷紧的脸放下来,脑袋一歪,说:哟,要解决的是家事嘛,咱们八小时以外处理,晚上我请你们吃饭,行不?其实校长夫人是被大家绑架来的,校长想化公为私处理这件事,哪有不配合的道理?立即转身对大家说:各位女士,我老公要和你们共进晚餐,我声明,我没意见,你们呢?大家本来就是带着闹着玩的心态,哪里还绷得得住?可是就这样撤兵似乎又觉得太没劲,就转脸去看尚且。在这群女教师中,尚且是主心骨,因为她什么事都能拿捏得比较准。

    这里我得插播一个小段子。“共进晚餐”几个字在本地可是有点来处的。据说一位领导新近得了孙子,高兴得不得了,孩子出生没多久他就赶到了医院。护士把孩子抱过来给他看,随口问他:看看孩子像谁?领导知道出言不慎会留下话柄,琢磨了一会儿说:看着像我儿子。结果还是给别人留下了谈资。还有一次,单位有接待任务,领导把一切都安排好了,跟客人说:各位慢用,我就不陪了,要回家跟孙子共进午餐。他走了,大家细细一想,喂,他家孙子还没满月哎。从此,“共进午餐”包括“共进早餐”“共进晚餐”就成了大家的一个笑点。

    咱们再回到校长室吧。事到临场,尚且当仁不让。她把一头长发轻轻一摇,摆出个大义凛然的架势说:校长大人,您这么一句“共进晚餐”就把我们这些半边天给掀一边去了?校长了解她的性格,故意把身子从高背椅里往外拔拔,显出很高大的样子,反问尚且:尚公主还待怎样?尚且一笑:一,校长刚才的话诚意不足,需要做个保证或者抵押。这个我们自己解决,今晚我们以校长夫人为人质,先行到饭店等候,去不去可就是您的事儿了。这二呢,我们这么快就撤回去,让办公室男同胞笑话,以为女人好打发,我们得在这儿消磨点时间再回去,以显我们斗争的韧劲儿。办法嘛我们也想好了,请校长把私房茶拿点出来,请我们喝杯茶,怎么样?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一群女人嘻嘻哈哈地往回走,真像得胜班师一样。

    晚上吃饭,校长把女人们安抚了一番,说了些政策、安全之类的话解释不同意外出的原因,其实女人们早已把初衷扔到一边去了,只管眼前热闹,叽叽喳喳的也没怎么听。尚且把手往桌子上一拍,清了一下嗓子说:姐妹们,咱们虽然是女人,可是校长大人亲自赐宴,孬好也听人家说两句,给个面子,行不?

    校长知道她一定又要出什么幺蛾子,扫了大家一眼,慢条斯理地说:女人三十豆腐渣,听说过吧?那么女人四十应该咋办呢?顿了一下,不等别人回答又说:我查了从古到今、国内国外的资料,你们猜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什么?大家都停止咀嚼,瞪着眼睛等待下文。校长故作悲哀状,低下头说:唉,是给条绳子自杀啊!女人们突然反应过来,纷纷拿起红酒啤酒把校长一顿猛灌。

    尚且已经不惑好几年了,但绝对没有任何自杀的理由。宽阔的额头洁白明净,有人说她的脸像一颗煮得刚刚好的鸡蛋;眼睛大大的,黑白分明,眼风灵活;鼻子挺削、光滑,简洁而不啰嗦。唯一的缺憾是个头略显纤小,但身材匀称、挺拔,凹凸有致,毫无瘦弱萎顿的迹象,倒显得更加精明干练。平时喜欢穿一身休闲装,低跟休闲鞋,不像有些个头偏矮的女性喜欢用高跟来弥补,反而让人感觉信心不足。虽然她经常念叨槐树老爹那句“岁月很密”,可是岁月似乎真的还没来找她麻烦,她悠悠然地在岁月之外享受自己的漂亮和精致。

    听了校长的话,尚且故意聚集起满脸凄苦,幽幽地说:校长啊,我们这群老豆腐渣死不足惜,可是我们的孩子没了娘咋整啊?再说了,您赐白绫三尺,这死法也太难看了,能不能赏鸩酒一杯啊?说完把面前的干红一口喝干,颓然倒在椅子上。她这一番表演,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可是尚且的心里却真有一缕伤感无声无息地爬上心头——她从自己这一番言辞里,意识到了韩流的影子、姚顺的气息。在酒精的左右下,往事如撕碎的花瓣儿一般纷纷飘落。迎新晚会上她演唱的《大海啊故乡》,虽然是一首老歌,却让那熟悉的旋律重新在校园里飘荡了很久;元旦晚会上她跳的《海鸥》,洁白的身影让她赢得了潮水般的掌声;毕业晚会上她的诗歌朗诵《老槐树》,让多少师生泪眼朦胧……每每这个时候,她的眼前总是浮现出槐树老爹的身影,古铜色的脸庞、花白的头发、干净的老式裤褂,还有洪亮的声音、爽朗的大笑。家乡,大海,老槐树,石头屋,老爹,对家乡的记忆像夏季的爬山虎一样在蔚蓝的大海边参差的山崖上织出斑驳的图案。

    为什么窦庄那么多人,那么多对她热情、亲切的人,最后她的思绪总是要绕到槐树老爹的身上呢?干净,爽气,神情笃定,这是她对老爹的概括,或许也是她追求的人生姿态?她的父母亲给了她天分,给了她教育,给了她和谐的成长环境,那样的年代,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她知道父母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的心血,所以当无数年轻人神往大城市的生活时,她从来没有为当年父母放弃回城而有任何情绪。可是父母上海人的温婉细腻、谨小慎微,让她觉得活力不足,好像舞蹈中打不开身体一样。她说:如果不能全身心放开,这舞还不如不跳,这歌还不如不唱……她没在往下说,可是谁都听出了她的话外音——如果做人窝窝囊囊、不清不爽,还不如不活。

    槐树老爹似乎早已看出了她这种性格。在他讲过的那么多故事中,尚且对昭君出塞似乎特别感兴趣,反复追问“反弹琵琶”、呼韩邪单于、青冢等等细节。所以在送她上火车的时候,老爹特意跟她交待一句:孩子啊,故事是故事,生活是生活,不要把什么都混在一起啊。这一点她自知做得不好,在选修民族舞的时候,她没有修云南一带的孔雀舞啊等柔静的舞种,反而对蒙古舞情有独钟。她的辅导员老师了解她的舞蹈资质,一边劝说一边惋惜:尚且啊,以你的条件,以你的柔韧和灵性,可惜了啊。不过尚且不觉得可惜,她喜欢骏马奔腾的畅快,喜欢大雁高翔的苍茫,喜欢那种豪放裹挟着苦涩的味道。也许这就是她小时候呛的海水味儿,大海的味道。

    她永远忘不了渔村人为她举行的那次海祭。

   吔啰……吔啰……
  这个旋律,像老爹的开场白一样,时不时地从她的心底溜出来,带着她奔向广阔的生活海洋。
                                                      2015.6.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