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们在长假

(2015-04-07 07:30:11)
标签:

育儿

孩子

《红楼梦》

豆腐脑

理发

分类: 生活絮语

孩子们在长假 孩子们在长假

哦,天哪!

    连着清明节,这个周末有三天假,是个小长假。可惜天空阴沉沉的,偶尔还掉几点雨滴,风吹在身上有点透骨,所以,不敢出远门儿。

    早上和孩子倚在床头学赣榆区的方言玩,里面有一句为猪八戒配音的台词,“哈(喝)碗豆腐脑也行吭(háng)”,结果惹恼了孩子他妈妈的馋虫,非要开车去找豆腐脑吃。横穿整个城区,找到一家路边摊儿上有豆腐脑。可是看着那些碗啊勺啊浸在装修丢下的油漆桶里,觉得十分可疑,我拒食,坐那儿看他们娘儿俩吃。一个七八岁大的小女孩儿,穿着白色的小棉袄,这个摊儿转到那个摊儿,手里的塑料袋里装着煎饼、卤蛋,还在找哪家有油条。我们悄悄地议论:这家父母肯定睡懒觉呢,让这么小的孩子上街寻吃的,真舍得!

   下午,孩子跟他妈妈到钢琴老师那里学琴去了。已经学了好几年了。他似乎不是很喜欢学钢琴,说好多曲子并不好听,而且左手跟右手配合起来很累人。我说:别的东西不勉强你,钢琴是一定要学的,因为它让你感觉到了左手和右手的关系。他知道爸爸妈妈为他长远考虑,也就坚持下来了。

    傍晚,一个人去街上理发,要排队等,就信步走进一家超市。人很多,却没看到孩子。悄悄听人们选择食物的标准,很有意思,这家和那家,差不多都在商量孩子喜欢吃什么。可惜孩子们听不到,如果听到了,心里应该感到温暖。有了孩子,自己就没有需求了,一切以孩子的喜恶为标准,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从来都是舍己的。

    出来后,走进一家书店,只有两个店员和几个孩子。敢情大人们都在忙粮食,孩子们都在寻找食粮呢。一个六年级孩子想买《红楼梦》,跟店员打听,店员给他找了一本比软面抄稍厚的版本,说是什么青少版。名著还可以这样删减吗?将来会不会让孩子觉得《红楼梦》就是最初读过的样子?我很困惑:既然担心孩子读不懂或者不宜读,就暂时别让他们读好了,干嘛要如此勉强呢?我走到那个孩子身边,拍拍他肩膀说:孩子,《红楼梦》很厚的,你手里那个不是真的《红楼梦》,等长大点,让你爸爸买给你看吧。孩子抬头看看我,大概觉得我像老师的样子,轻轻把那个小册子放回了书架。

    终于轮到我理发了。边上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儿跪在另一把椅子上,一会儿伸伸舌头,一会儿挤挤眼睛,跟镜子里的影子玩得不亦乐乎。他的背后,一位女士在做头,应该是孩子的妈妈吧。听说女士做一个头要好几个小时呢,这孩子就一直在跟镜子玩?

    晚饭后去超市买点清明节祭祖用的东西,遇到一对夫妻,是我们的朋友。寒暄几句,问他们:孩子呢?上英语班还没回来呢。他们答。孩子初中马上要毕业了,是我孩子妈妈的学生。我们都是搞教育的,都能说说教育是什么,却未必敢说教育是为了什么,因为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孩子来检验自己的理想。医生不能给自己看病,算命先生不能给自己算命,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说过这样的话,现在真的有点懂了。

    网上回答问题时看到一个人提问:清明节带孩子出去玩合适吗?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带孩子玩什么时候都应该合适,玩是孩子的天性。网友们的回答也证实了这一点,尽管有人从心理学角度回答,有人从社会学角度回答,有人从民俗学角度回答。我也跟了一句:清明踏青古已有之,古代连官员都会放假的。是该让孩子们到野外走走了,让城的边界限制了孩子的脚步,他们早晚还能走出去,可如果遮住孩子的视线,那就怎么也走不出去了。

                                           2015.4.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叶如花
后一篇:泥土里的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