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土犁铧

(2015-02-03 23:25:29)
标签:

犁铧

挫折

等待

勇气

副产品

分类: 生活絮语

破土犁铧 破土犁铧

哦,天哪!

    喜欢看沙画,那灵巧的手法、精妙的构思、写意的画面,总给人一种流畅而又神奇的美感。可是每次看沙画,心里又充满矛盾——一个画面刚刚完成,立即又被另一个画面的创作破坏,进而被新的画面取代,让人不能尽兴,满心动荡不安。鲍尔吉·原野在散文《冰雕》里说,“艺术刚开始,像破坏一样”。这句话一下击中了我对生活的体验。当然,一开始很像破坏的,绝不仅仅是艺术,似乎所有的事物都是如此。

    万物都是有始有终的,不管是好是坏。万物开始的时候,都是破坏,比如一粒花生要捏碎它的壳才能获得,一朵花要胀破它的芽苞才能绽放,一个孩子要让他的母亲放弃姑娘的娇羞才能来到世上……

    当生锈的犁铧刺破大地,你静静地听,大地发出了怎样的声音?泥土和犁铧的撕打,草根的呻吟,蚯蚓的嚎叫……然而,等到大地的伤痕痊愈,翠绿的禾苗迎风颤动,细碎的花香飘散在空气里,金黄的稻谷起伏在晚风中,还能想起大地当初钻心的刺痛吗?然而,播种、生长、成熟都是以刺破为基础的。

    这样想着,心里感觉有些温暖,而且有一丝柔软在心底长大,因为忽然想起了倒霉、背运、喝水塞牙,这些东西里一定也有一个东西在诞生,只是,在那个东西还没有成形之前,我们还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为了给人以信心,我们不把这些遭遇叫倒霉或者背运,而叫挫折;如果挫折一个接着一个挫折,历时弥久,就叫曲折。我不是想用这样啰嗦的语言来证明“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这个真理,我只是好奇这些挫折、曲折里究竟会成长出一个什么东西。

    小时候玩泥巴,费了半天力气捏了一个似人非人的玩意儿。哥哥走过来,一下把我的泥人儿捏扁了,我不让他,他挠挠我的头,三下两下捏出一只有冠有尾的大公鸡。我说我只要小人儿,不要公鸡。哥哥为难了,说我只会捏公鸡,不会捏泥人儿。我一直申诉到妈妈那里,妈妈笑着批评他:你不会捏泥人儿,凭什么把人家的泥人儿捏坏呢?

    又到下雨天,一群小鬼照例要凑在一堆石头旁摔泥巴。哥哥又来了,拿过我摔好的泥巴,左捏右捏,一个胖嘟嘟的小娃娃就从他的指间钻出来了。我攀着他的胳膊要,问他:你不是不会捏泥人儿吗?哥哥笑了:上次不会,这次就会了嘛,你得给我时间。现在当然是明白了,要想从破坏里得到收获,必须经过等待。不要以为等待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它不仅仅要以时间作为土壤,还要以信心作为种子,信心在时间里生长,最后结出信念的果实。做什么事,似乎都是这样。

     大多数成功人士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都喜欢讲一件件成功的案例,然后从案例里提炼一些成功的经验。这当然是一种成长叙事的方式,可我总觉得每一次进步都来自一次犁铧破土般的疼痛。课堂教学由自发状态转向自觉状态,是因为一位教育前辈听课后的批评,他说:你的课堂很精彩,可是思维却很单一,怎么总是用演绎思维呢?不能试试归纳思维吗?于是我开始思考课堂的思维类型和结构方式,终于有所心得。在众人面前讲话,得益于一次市里演讲中两秒钟的卡壳。那么多人在下面看啊,我站在那里一个字也想不起来,仿佛在那里晒了一个小时。事后谁不想找借口、找理由啊,好在我没让自己走那条路,我对自己说:丢了那么大的人,还有什么人不能丢?胆量就在自尊的撕裂中破壳了。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犁开大地都有收获。如果也用心播下种子,而长出来的是狗尾巴草,就必须笑笑走开。不要小看“笑笑走开”四个字,那是一种精神上的收获——能笑得出来吗?能走得开吗?愉快地接受现实,达观地决定去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正如刘燕敏所说,“对于追求者而言,是不存在失败的。他们即使实现不了最初的梦想,也会获得一些潜藏在梦想背后的副产品”。如果接纳了这样的观念,如果有拾取副产品的智慧,人就永远不会有失败的耕种。

    每一次太阳升起或者落下,对于人而言都是一次新的破土,时光的犁铧可以把一只蟋蟀切割成尸体,也可以把一条蚯蚓分割成两条。

                                                        2015.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天命何在
后一篇:最后一个圆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