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忆送王老

(2015-01-05 21:27:30)
标签:

王老

去世

师父

送行

情感

分类: 生活絮语

忆送王老 忆送王老

哦,天哪!

    王老去世了。之所以不用“仙逝”、“驾鹤西游”等婉辞,是因为王老生前就不喜欢说话含含糊糊,不喜欢绕弯子。我二十多岁的时候,王老在教研室做语文教研工作,公开课几乎每次都要抓我去上,遇到学生竞赛呀什么的,就喜欢找我去帮忙批阅试卷。那时还允许收费,工作完成后他总是要留饭,我要走,他说:不吃嘛就按标准把费用给你,反正羊毛羊身上。他是苏南人,很早就到这边来工作了,但南方口音还很重。小女儿结婚的时候,他作为家长讲话,最后说:我也不说白头偕老之类的祝福了,现在世界变化无常,谁也保证不了什么。

    很多人喜欢谦虚说自己说话很直。其实直有两种:一种是对自己的话语不加约束,像孩子般地率直,可以称之为“放”;一种是把世事看穿了,一切不过如此,也就无需绕来绕去,可以称之为“达”。王老说话经常就是洞穿世故的。如果他能听到我说话,可能我说“王老死了”,会更接近他的心愿——他最讨厌别人说话不接触实质。

    王老是我的师父,虽然他自己未必承认,但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三十露头被派去做区教研室主任,从高中教师变为分管全区中小学教学的教管人员,跨度还是蛮大的。王老带着我一家一家熟悉学校,接触学校领导和老师。喜欢把我的名字夹在成语里加以介绍,说我是“厚积薄发”,“成竹在胸”,他在提高我的知名度呢。可惜他带我时间不长就退休了,退休仪式是我组织的,那是我第一次为王老送行。后来单位迁址,见到他的机会就少了;再后来他经常去加拿大女儿那里探亲,而我又到南方去流浪几年,联系就基本中断了,只偶尔在某个婚礼上和他相遇,匆匆问候几句。

   王老没退休的时候我们经常要通电话,他习惯性地说:“喂,小王吧?”我则答:“嗯,老王吧?”我们都姓王,两个人就在电话里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后来王老说:姓王的对话不能用疑问句。我从此就改称他王老。因为亦师亦父,所以我觉得用师父来称呼他,他应该有些欣慰。

    他对我的业务基本不管,但对处理事情的方法却经常提醒,提醒的方式大多借事儿说事儿。有一回陪他去外区参加一位老人家退休仪式,喝了点酒,回来后告诉我那个区的教研室主任打了好几个电话询问他到没到家,说你看人家做事多有根。以后有外单位来访,我就知道该如何对别人负责了;到外地去,回来以后我也会主动打个电话过去,告诉人家已经安全到家,让别人放心。

    王老是平安夜去世的。据他夫人倪姨说,那天晚上他们和大女儿家一起出去吃饭,共度平安夜,还买了新鞋子。可见王老虽然身体早有毛病,也还不错的。晚上十一点多回到家,洗澡的时候不知怎么就没了。他患小脑萎缩可能有些年了,走路时平衡感有问题。但我想他应该不会忘事,和他一起共事时他的记忆力相当惊人。那时还没有手机,不论谁家或者哪个单位的电话号码他都熟记在心,成了我的电话查询员。和他一起去学校,看到年轻的教师,人家自我介绍说我叫某某某,他立即就能说出人家的毕业学校和专业,本地人还能把家里的主要成员说出来,经常把那些年轻人惊得瞪大眼睛。做教研工作,头绪烦杂,记人、记时、记事、记理论、记案例是个基本功,见到老师几次还叫不出名字,那会让人觉得不受重视;讲话断断续续就没人愿意听了。

    王老口才极好,据说他当老师的时候和另外一位老教师都能出口成章,深得学生敬佩。后来我坚持写一些文字,也是迫不得已,因为自己的才思不足,又想像王老那样滔滔不绝,只好下死功夫。不想竟成了我吃教师这碗饭的资本,课堂口头作文展示常常让学生佩服。和老师们交流,我说我是用笔思考的人。

    本来去世以后应该尽快让他入土为安的,可是小女儿在加拿大还没赶回来,她要求要见父亲最后一面。前几天天气多好啊,虽然有点霾,但天总是晴的,处理事情方便。今天却是阴天,雾气非常重,去给他送行的时候能见度不足百米,昏昏暗暗的。我在雾气迷蒙中与王老的照片对视,他的音容笑貌隔着雾和时间又回到我的记忆中来。人与人能有一段共同的生活经历,真是难得啊。

    明天他的骨灰就要送回老家安葬了。天黑的时候雾散了,变成零零星星的雨滴,天气预报说明天是好天气,不过要降温了。——老人家一路走好!

                                                2015.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窗外事儿
后一篇:雪原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