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表达
哦,天哪!
爱花者说:我不能不把这些花养在家里,用我的心血浇灌它。它的美只有我才懂得欣赏。
爱狗者说:这小生灵多么讨人喜爱,所以再麻烦,我也要把它放在家里养着,我要用忠诚培养忠诚。
爱鸟者说:爱这些小精灵自由飞翔的姿态呀,所以我必须把它养在家里让它们不受伤害,这样我才能安心。
爱车者说:如果车子不这么大,我一定把它搬进家里保护起来,免得它天天为我奔波,还要忍受风吹日晒。
爱美者说:如果美女都能像图片一样就好了,我要把她们都带回家里珍藏着,倾己所能,让她们过上天堂般的日子。
爱国者说:如果我的家能够放得下,我一定把我的祖国放到自己的家里,随时为她祈祷,为她流汗流血,鞠躬尽瘁。
是这样吗?可以这样吗?这些爱的独白让我感到羞惭,为自己爱心不够博大而赧然,同时还给自己找了一堆理由或者说借口:花的美只为某个人而存在吗?在培养小狗忠诚的时候,我们自己够忠诚吗?笼养本身就是对自由的伤害。车子的功能里包括接受保护这一条吗?美女是美丽的,但人的美怎么能够像图片那样永恒?谁的家里也装不下全体国民对祖国的感情,除非这种感情只剩下占有。
爱常常是没有道理的,但肯定可以捋出原因。如果把这些原因作为爱的理由,能不能说服得了自己?理由大多只是借口。据说,爱是人的本能,但是这本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已经渐渐丧失了,成年人爱或者不爱都需要理由或者借口。不信吧?当你准备说爱一个东西、一处风景、一个人的时候,是否下意识里同时在准备一些说辞?当一个人说爱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听到“爱”这个字就心满意足了?有没有侧着耳朵等待下文?
可是孩子不一样。你说:宝贝儿,我爱你。他们会追着你索要解释吗?相反,当你听到稚嫩的声音告诉你:爸爸妈妈我爱你!我们是不是就幸福了事?是不是还要追问一句:为什么,宝贝儿?他们的解释肯定不会让我们满足,因为他们的回答总是表象的、直觉的、自我的,但我们不会责怪,我们知道他们的答案不够深刻却绝对真实。
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主动给出爱父母的理由的?在我们错愕于孩子懂事的瞬间,是不是也感觉到孩子与我们之间有了一些空隙?这空隙可能孩子最先感受到,所以他们要尝试用语言来填补,因而这自白表达的意思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这个行为背后的意味——为什么要这样?
朋友、爱人之间需要不停地用语言来填充吗?如果我们觉得彼此之间还不够深厚、不够亲密,当然需要一些语言作为催化,正所谓“阴雨的白天想月亮,晴朗的夜晚想太阳”,因为没有,所以只能用语言来画饼,或者表达某种意愿。
古人留下一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友警言,但并不被世人看好,我想原因有二:一是和“小人之交甘若醴”形成了强烈对比,让人觉得不舒服——为什么君子之间就不能甜甜蜜蜜呢?其实人家说的是那种粘糊劲儿,不是味道;二是那个“淡”字造成了不好的联想——我们希望秉承彼此君子,可是那个“淡”总让人想起冷淡、淡漠,这不符合中国人处世的心理,我们希望感情越深厚越好,深到穿一条裤子也不嫌尴尬。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总是隔山隔水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情人之间没有你侬我侬的厮守,却有情深意切的一江清水入心入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朋友之间无须滔滔不绝的表白,友情如江水伴你远行;最有意思的是那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竟然连天人也是在默默中相爱的。爱是什么?爱是一种习惯性的依恋,不去刻意地想起,却时刻萦绕在五脏六腑之间。
再回到开头那些爱语吧。都说爱是自私的,其实爱和美相似而且相通,如果采取排外的态度,爱就特别狭隘,也就不够纯净;如果带着占有的心态,一切就都不是你的,至少不可能永远属于你。有人开玩笑说,过去的“愛”是有“心”的,而现在简化成没“心”了,的确有点儿耐人寻味。言不由衷,不如不言。
2014.8.28-2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