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之夜
哦,天哪!
夜,是一颗深不见底的心脏,把白天发生的一切悄悄地收藏起来,赤橙黄绿、酸甜苦辣,都放在黑与静里浸泡,酿成一坛酒或者一缸酱。都不再是原来的颜色和味道了。
夜色里飘忽着微雨,雨脚像母亲手里绵密的针线。夜有些萧索,也特别安静,最适宜思念或者伤感。那些渐渐褪色的往事,那些渐渐远去的背影,会在深沉的夜里被黑暗和潮湿复原,甚至那些深埋在记忆里的声音和气味,也会在这样的夜晚萦绕在心头,让人时而喜悦、时而心酸。那些慢慢走过的小路,挺拔的桉树,潺潺的溪流,朦胧的月光,还有悠悠的歌声……现实里一切可能已经不在了,而心里依然存着,在这样的雨夜,一一回放,一一检视。如果没有夜,这些鲜活的人和事该向哪里存放呢?如果没有夜里的细雨,早已风干的心绪如何才能舒展触须,到岁月深远的角落呢?
“白居易最喜欢哪里?”孩子下午这样问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我这样答。他咯咯咯地笑。那会儿,我特别想告诉他:生活和诗其实不一样。我没有告诉他,就让他继续生活在诗一样的童年里吧。但是我知道,它们的确是不一样的——诗是夜的语言,把一切不想看的、不想听的屏蔽掉,给自己筑一个喜欢的小巢,缩进去。而生活则阳光充足,一切烟火可以随时闯入你的世界,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我喜欢哪条小路?夕阳下的榕树小巷、静湖边的木质栈道、合欢树覆盖的小街、桐叶飘飞的步行街……我曾一次次用文字描画它们,希望它们能够留住我的脚步,然而最终我还是走了,在文字的夜里泥泞地流浪。
偶尔抬起头,微雨的长夜,窗外零星的灯光朦胧而摇曳,像一粒粒闪亮的蝌蚪——多么有趣的反转片啊。生活无法在浓密的黑暗中曝光,只能看它的底片,一切都颠倒了,黑白、明暗……和心情。那些苦涩的青果,在时间里渐渐散发出成熟的果香;而那些耀眼的辉煌,则已在时光里慢慢变成斑驳的渍黄。太阳漂白衣衫,而夜则漂白生活,再俏丽的华服、再秀丽的面容、再美丽的风景,在夜里,在微雨飘飘的夜里,都失去了色彩,仿佛一张张X光片,只勾勒骨骼或者病灶。夜在微雨中,特别喜欢恶作剧。——没有人告诉我,隔着夜去看的生活底片,幽默而且真假难辨。平日里我们都被那些声色迷惑了。
我曾想写一点东西的,想告诉王维,田园根本不是他描绘的那个样子,“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后来一想,他的诗一定是在夜里写的,也就作罢了。我知
道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心里一定不好受,他的身边或者心里没有清幽的桑麦,也没有依依的农夫。他只是渴望这样的生活。那么我呢?我甚至无法勾勒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就像这飘忽着微雨的夜,迷蒙而潮湿。
有嘀嗒嘀嗒的声音溅进来,我知道那是细雨凝结在窗外的树叶上,又落下来。窗外的台子上还有几盆仙人球,其中一个像倒置的心脏,开了两朵喇叭筒一样的花,白色的,柔弱的。对着那两朵花,我在心里问它们:想说什么?可花很快就谢了,终究是什么也没说,只余下满身褐色的长刺,看上去挺厉害的样子。
我长不出仙人球的长刺。雨夜里的心不曾设防,于是细雨一点一滴地飘忽进来,一切都潮湿了,冷冷的。
2014.6.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