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干扰素”与文章的立意

(2016-04-13 00:11:22)
标签:

写作

干扰素

文章立意

变化

教育

分类: 写作探路

“干扰素”与文章的立意 “干扰素”与文章的立意

哦,天哪!

    前面我们讨论过运用“干扰素”从生活事件中发现写作价值,并把生活事件转化为写作事件这个问题。由此我们很容易产生的一个推论,就是:同一个事件,加入不同的“干扰素”,它的性质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就像分别向同一种碱性溶液里加入石蕊、酚酞两种试剂,紫色的石蕊试剂变蓝、无色的酚酞试剂却变红一样。

    这个推论给我们的写作启发是:选用不同的“干扰素”可以导致文章的立意发生变化。换句话说,当主体事件框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对它实施不同内涵的干扰,它就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主题。

    看一个例子:

  小张打工的厂子裁员了,而他刚好在裁减之列,他成了流浪异乡的人。
  那天小张在街上转悠,没想到从天上落下一粒鸟粪,可巧就落在了小张的肩膀上。虽然是个打工仔,小张却是个爱干净的人,拿出纸来把鸟粪擦了又擦,还是觉得恶心,就拐到路边一家店里去借水清洗。
  店老板说:哟,让鸟粪给砸了呀!这可不敢大意,那年禽流感时髦的时候,听说有个人就是因为被鸟粪砸了一下差点儿丢了命。
  可能性①:小张笑笑说:如果天上天天有鸟粪砸下来,我倒愿意仰脸看鸟儿飞翔呢,现在的天空多空啊!老板也笑了:小伙子心态不错,怎么一个人在街上转悠啊?小张说:……
  可能性②:小张愤恨地说:唉,人要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下了岗的人,连鸟都欺负!老板笑笑问:怎么回事啊?小张说:我们那个鬼老板,就知道抱怨工人不肯干活,就不看看自己开的工资有多少!老板说:小伙子啊……
  可能性③:小张吃惊地说:你说的是真的?你不会想推销治疗禽流感特效药吧?老板笑笑说:这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你看我像是搞推销的吗?……

    这是我根据禽流感爆发时发生的一个事件改编的,主要想用来说明同一个事件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导致这些可能性出现的的原因,是小张用不同的态度和语言对事件实施了干扰。不过这个故事表达的主题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就是“心态不同,遭遇不同”,或者说“态度决定命运”。

    如果我们想表达另一种主题,就可以选取差异更大的“干扰素”。比如说,天上落下的不是鸟粪,而是楼上人家扔下的一粒口香糖,主题就可能向公共道德方向转移;天上落下的不是口香糖,而是一朵花,主题又可能向情感方向变化;天上落下的也不是一朵花,而是一只垂死的蜻蜓,主题又可能转化为环保问题……天空那么大,什么不可以落下?文章的主题则因此而千变万化。

    鲁迅先生在讽刺文艺界各种名词术语横飞时就说过这样的话:“看见作品上多讲自己,便称之为表现主义;多讲别人,是写实主义;见女郎小腿肚作诗,是浪漫主义;见女郎小腿肚不准作诗,是古典主义;天上掉下一颗头,头上站着一头牛,爱呀,海中央的青霹雳呀……是未来主义……”我们且不管什么主义,用“干扰”的原理来确定文章的立意,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所列的种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而不是凭空捏造。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发现构思一篇文章实在算不上什么难事:只要写好一个故事框架,在故事中安插上一个“干扰素”,这个故事便几乎可以应对绝大多数作文题。如果单纯从应试角度讲,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但是从写作水平提高角度讲就不行了,因为借一个故事说遍天下事,实在缺乏创造性,而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我们要学习使用的是写作原理,而不是偷懒的办法。

    即便是用这个原理来偷懒,也还是有高下优劣之分的,主要体现在立意的水平和文章的构思上。“干扰素”的使用与文章构思问题我们下一个专题再讨论。下面我们来读一篇运用“干扰素”写出深远主题的文章:

比邻而居
王安忆

  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对这篇文章我不想做过多的评析,只想提几个问题:

    (1)这篇文章选取的“干扰素”是什么?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2)作者对“干扰素”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和探索,依次从中领悟出什么生活体验?

    (3)作者设置了怎样的场景?这场景为从“干扰素”中提炼主题提供了怎样的支持?

                                                     2016.4.11-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落花时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