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别人的文字里思考

(2014-04-09 08:18:21)
标签:

阅读方式

一般性阅读

再生性阅读

教育

分类: 教育心得

在别人的文字里思考 在别人的文字里思考

哦,天哪!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夸美绍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勉励读书的名言警句太多了,随便打开一个关于读书的网站,有关读书的名言便铺天盖地涌来,有从不同角度谈论读书的意义的,有从各自心得谈论读书方法的,有从经验或教训中总结读书态度和收获的,林林总总,不知听谁的好。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读书,真好!

    和家里的一个亲戚说:你准备一个大书架子吧,我每年赞助你一千块钱书。谁知人家瞪大眼睛说:要那么多书干嘛,又不搞研究!也许他是对的,毕竟人家不是靠读书活着。可是家里没有书,遇到打发不完的时间、处理不了的事情、排解不开的心结,找谁去呢?但是,我不能以自己的习惯去强求别人,只好说:总要让孩子在书前走来走去吧?这句话管用。现在好多人自己不肯读书,却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其心理容易揣度但不好理解。

    读书可能会学到很多知识,那是在特定的年龄阶段、特定的背景下,真正的读书应该是对自己思考的促进——一些长期困扰自己的现象,会在阅读过程中渐渐显出本质;一些长时间在头脑里纷乱着的碎片,会在别人的表达中找到自己的秩序和逻辑;原本潜藏于意识背后的东西也会由于文字的刺激一个个跳出来……有人说读书是在和读者对话,我的体会是,读书更多的是在和自己对话,别人的文字是让我安静下来的环境,是挑起我思考的触媒。经常是一篇文章、一个章节读下来,只记住几句话或者几个词语,但产生的联想却有一大片。我清楚,是别人的文字引发了我的建构,尽管我建构的东西可能和阅读的文字并无实质性关联。我深刻地意识到,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是可再生的文章,它比塞给我一些知识、一些理论的文章更让我着迷。我不知道我的阅读应该如何归入哪个类别,只好姑且称之为“再生性阅读”。

    不论是从欣赏角度还是从实用角度看,我觉得“再生性阅读”和一般性阅读都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于阅读的状态、体验和结果。

    再生性阅读状态不是以获取文章内容为目的,即阅读过程中不追求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是以获取阅读心境和语言刺激为目的,因此阅读过程往往不是系统地对阅读内容进行解析,而是跳跃性地选取可能给自己带来新的信息刺激的语段、词语。获取思想、思维上的刺激以后,阅读便处于无意识状态,真正的阅读意识已经漂移到自己产生的联想或者想法上去。

    一次和我的老师利用会议的间隙跑到一家书店,老师站在书架前随手翻阅,半个小时候,他放下书,说:走吧,一篇文章已经有了。我问他:你找到了什么资料?他笑笑说:也没看到什么,有几个词语提醒了我,让我知道我的文章应该写什么就够了。当时我很诧异,怎么还有这样的读书方法呢?若干年后,在读美国朱丽叶·斯法斯特的《体态语言》过程中,总是有无数个生活事例冒出来,总是想着这句话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可以如何使用,先是在书的边角写下感想,当书的边角写不完的时候不得不停下阅读,把自己的思绪、思考写成像点样子的文字。那时,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我的文字是由《体态语言》和我的生活、工作结合的产物,是我对《体态语言》的二次生产。

    再生性阅读产生的阅读体验与一般性阅读也是有很大差异的。一般性阅读的体验是情绪上的共鸣或者认知上的满足,是得到情感的释放或者困惑的解除;而再生性阅读体验的是思绪或者思维的激活,是产生思想火花的喜悦和表达的欲望。

    读德国恩斯特·卡西尔的《人论》,在那些哲思的启迪下,许多新的思考不断涌现:从人类是符号化的动物角度,我想到“教师:人类符号的解读者”;从艺术的本质角度,我想到“教育之美:如果教育是一门艺术”;从语言和认知关系的角度,我想到“建构的实现:从日常用语到学科语言的转换”;从历史的特征与研究方法,我想到“已然知识:历史地存在着”……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视角得到了全新的开扩,所以我向许多朋友介绍这本书,希望大家都能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思想的活化。

    最后说说再生性阅读的结果。一般性阅读的结果是习得了别人文字里的营养,而再生性阅读却是在别人的文字里衍生出自己思想,即如前面所说的,在别人文字的提醒下,读者产生了与原文有关或者无关的思想建构。

    凡进行写作教学的人,无一不提倡阅读。指向写作的阅读与解读性阅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写作阅读主要不是试图从别人的文字里学到什么,而是通过阅读获得一种触动、一种灵感,并借此去形成自己的表达。所以写作阅读主要是再生性阅读,而不是习得性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再生性阅读的成效往往是隐性的,体现于读者自己思考或者表达的背景性因素。

    从再生性阅读的角度来看,文章的价值不完全在于表达了什么,而在于提供了什么样的阅读情境,形成了哪些思考的提示。从阅读者角度看,当知识得到了充分的积累以后,追求的阅读方式也应该是再生性阅读,即在别人的文字里形成自己的思考。

                                                              2014.4.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心
后一篇:野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