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选题的价值判断

标签:
思维方法论文选题价值判断变换视角教育 |
分类: 教育心得 |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是研究方向和写作内容定向,影响着教师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教科研内容和专业发展。从教科研文化角度看,确属重大事项,所以很多老师感到选题是一件非常纠结的事情。纠结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归结起来就是对选题的价值预测不够清晰,因而对研究内容和论文的理论性、创新性、实践性、再生性缺乏明确的判断。那么,从论文选题层面看,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价值评估呢?
1.建设性,即论文对相关领域的理论有哪些完善、提升或革新,对相关教育教学实践有什么样的明确、优化和引领。中小学教师的论文定位不应该是纯理论的体系性建设,更应该侧重于对现有理论的理解、运用和创新,因而体现为由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因而对现有理论进行元素化分析、理论元素对于教育教学的价值探讨、理论元素在实践中的运用方法讨论应该成为探讨的主要方向。当然,在这些探讨的过程中,作者必须有自己的见解,甚至可以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但新的概念、原理的提出应该比原理论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实践意义,而不是零碎的重复或者一知半解的发挥。比如说,中小学数学衔接是一个空泛的教学观点,缺少操作性,谈论的人也比较多,很难在一篇论文的篇幅内说清楚、说出新内涵,但是,如果选取数学方法和方程方法进行数学思维的比较,就可以阐述衔接问题的途径,如知识衔接、思维方法衔接等。所以,在衡量选题是否具有建设性时应把“简明阐述”、“实践价值”作为重要指标。
2.创新性,即论文应该在原有理论、策略基础上有所增值,而不是浅层的介绍。作者应该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各种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把不同理论的合理元素提炼出来,甚至要进行重新组合、配置、与实践进行比较,进而更科学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某个或某些问题,而这种取舍、重组、生发正是研究的价值所在。所以,任何论文写作都应该把深度阅读、文献整理作为基础。论文创新根本的价值不在于提出了哪些新的概念、新的说法,而在于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实质性剖析,进而借助现有理论、观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新”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对各种观点的优化、观点和现象的比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提炼和论述。“自组织理论”、“生态课堂”是两个不同方面的教育观点,如果把二者进行整合,就可以用来开展“小组互助学习”的策略研究。作文的序列化教学一直是作文教学研究的方向,但是如果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写作教学就必须是散点教学,这一组看似矛盾的作文教学观点融通以后,就可以形成“序列化设计和散点式教学”的写作教学思路,可以用于解决写作教学中的诸多矛盾。
3.再生性,即论文应该对读者有所触动、启发,亦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因阅读的论文生成自己的思想或者方法。这是论文的深远价值所在,因为再生性不仅仅是论文内容可以直接借鉴,更重要的是使读者产生了新的思考空间和方向。这样的论文大多属于原创,往往建立在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基础上,不仅仅是对现象的方法论思考,更多的是哲学层面的思考。[德]恩斯特·卡西尔的《人论》是一本深刻的人类文化哲学著作,其中对人类语言的讨论就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写作、外语教学等问题。例如文中“如果我们不能学会用这种新的语言来思考,那么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这个观点,就为我们清楚地揭示了为什么许多学生学习外语效果不佳的根源;而“真正的困难更多的是在忘掉旧语言方面,而不是学习新语言方面”的观点,则可以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益。胡健先生在《漫谈经典与文学经典》一文中举例说:“《悲惨世界》这本巨著中,正义与仁爱、法律与良心、贫穷与德行……在冉阿让、沙威、芳汀、滑铁卢旅店的一家人……的曲折引人的故事中被自然地颠覆了,它让人情不自禁地去对这些理念加以重新理解,而且这种理解好像是永无止境的,这就是这作品的独创性所在,同样也是这部作品的充实性所在。”教育教学论文与经典不完全是一回事,但这种再生性价值追求是应该论文写作者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