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12-07 10:45:59)
标签:

泥土

空气

辩证法

有限与无限

分类: 生活絮语

限 

哦,天哪!

    最初想写这方面内容的时候,草拟的题目是《有限与无限》。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说我开始讨厌辩证法了,它在我年轻的时候就给我打了一个烙印:两点论。说什么都有正反两面,两个方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从此,我遇到好事儿总会想到它也可能是不好的,于是悲观;遇到坏事儿的时候又忍不住安慰自己,没关系,没准儿还是好事儿呢,于是像阿Q一样精神胜利。既然两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那些中间状态是什么?正面和反面在什么地方确定属于正面还是属于反面?这样一想又觉得自己一直处于“限”的纠结中——限度和界限。

    在限度范围内,我们对“限”是茫然无知的。当年大禹治水的时候,谁曾意识到水也是有限的?意识不到就随意抛洒、糟践,以为水这东西要多少有多少,哪条河里都能找到水喝。可是到了今天,这条河也不能喝了、那条河也不能喝了,人们需要花钱买水喝,喝的时候还要担心买的水能不能喝,我们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水也是有限的。可是晚了,我们对水的浪费和破坏已经超过了限度,必须受到限制、限定甚至限量。限制让我们觉得生活太不自由了。有人以此为题,画了一幅极限漫画:一个人呆呆地蹲在一个水龙头前,水龙头上挂着一滴水,题目是《最后一滴水》。人为什么要把自己逼上绝境呢?面对生活,我时常这样问自己。一直找不到答案,现在朦胧意识到,大概就是对“限”的漠然吧。

    空气是否也有限,目前还不是很明朗。但是隐隐约约感觉到,再这样破坏下去,早晚人们也要抠抠索索地掏出几块钱,跑到零售店柜台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来一罐空气,要南极的。

    再说说感情吧。经常听到人们说“无限的爱”或者“无限地憎恨”。假如爱真的无限,爱还存在吗?或者说还有必要叫爱吗?我总觉得正因为爱是有限的才能称之为爱,正因为爱的稀缺,爱才珍贵。这不是哲理性的思辨,而是一种事实。父母对子女的爱可以算得上“无限”了吧,可是父母过世以后呢,爱还能继续吗?能的,虽然父母不再向我们输送爱,但是我们还能感受到他们的爱一直围绕着我们,那是因为我们对爱的珍视,一次次对父母留下的爱进行了复制或者借助某些情境进行再现,但这已是遗泽了,是我们的虚构。

    珍视,恰恰是因为稀缺;重温,是因为眼下不再拥有。这就像黄金和泥土在人心目中的地位,黄金稀少,而泥土俯拾皆是。

    然而,泥土也不是毫无限度的。充足、富足常常是暂时现象或者局部现象。就如一家人同时拥有的周末,似乎平淡得要命,时间多得可以蒙头大睡,或者盯着电视不说一句话,可是一到工作日,连在一起吃顿饭都成为一种愿望和喜悦。我们总是在自以为的无限中消耗着宝贵的时间、感情和资源,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某个限度,然后突然醒悟,后悔不迭。我们曾经赞美大海的丰富,把大海施予的一切随意抛掷,如今大海贫瘠得连自己都感到羞愧。我们还没有意识到风景的有限,常常忽略身边那些熟悉的花草、小山,等到某一天身边的小花小草不见了,古老的建筑轰然倒塌,芦苇不到秋天开花就枯萎,可能才突然感慨:呀,那些寻常巷陌多么让人思念!老迈的父母可能曾经是某些人思想上的负担,等到父母亡故,看着那空荡荡的小院子,心里的失落又像小院子里的野草一样疯长,树欲静而风不止……

    我们的双眼和心灵究竟被什么所蒙蔽?为什么我们不能在达到限度之前早一点觉醒呢?为什么呢!这样的质问,时常让我仿佛置身于荒漠之中,或者飘忽在梦里梦醒的边缘。

                                                                2013.12.6-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落叶的回音
后一篇:因为一棵芦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