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求援
——让我做给你看
哦,天哪!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父母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家长在帮助孩子的方法不够科学,产生的效益也不理想,有的家长采取代办的方式,孩子习惯于坐等结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并不了解,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是要找家长;有的家长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观念的过度影响,面对孩子的求援经常采取拒绝的方式,导致孩子的困难不能及时解决,问题越积越多,而且对家长产生不信任。
其实给孩子提供帮助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家长弄清楚帮助的目的就可以了。帮助孩子的基本目的是要解决孩子遇到的困难,而深层目的是让孩子学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有这样的目的作为方向,我们就可以判断用什么方式帮助孩子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了。
比如说,孩子向我请教某个成语怎么解释。我可以直接告诉他,也可以让他去问别人,不过这样的处理方式只是让孩子学会了这个成语,下次遇到陌生的成语他还得问我。我的办法是当着孩子的面把成语词典打开,找到相关的成语,和他一起看。这样孩子除了学会了成语,还会留下一个记忆,就是查阅词典——这是他今后独立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孩子有时会问我一些数学上的问题,小学高年级数学题是相当麻烦的,我不得不边学习他的教材边思考用什么方法给他讲更容易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复述教材上的内容,或者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常常在我还没有想好的情况下,他自己就会了。后来再遇到类似情况,我索性带着他复习课本,让他自己想办法。复习对于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所在。
大多数情况下,我喜欢和孩子一起把他不会做的题目读一遍,在读题的过程中,他基本上能够解决遇到的困难,这说明他自己读题不够仔细,没有理清已知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用读题的方式帮助他,其实是在教会他看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我觉得比直接帮孩子解题效果要好。
更有效的帮助方法是让孩子预知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我喜欢和孩子谈论自己上学时的一些故事,主要讲自己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好的科目和知识点,分析自己学习行为中的失误。向孩子“示弱”是一举多得的帮助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爸爸妈妈也有学不好的东西,自己遇到学习困难很正常,只要想办法解决就行了;另一方面可以提醒孩子在学习上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上课时要认真听讲。
面对孩子的求援,做给他看比讲给他听效果好,因为通过做的过程可以清晰地展示家长解决问题的途径、思路,帮助孩子构建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的习惯。如果家长对学科有一定的研究,还可以让孩子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孩子逐步形成学科思维。我觉得教育就是一种学术化的游戏,而游戏只能参与,讲解是没有意思的。家长和孩子应该在学科情境下一起面对孩子遇到的困难,才不会变成高高在上的施助者,帮助的方法也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同,让孩子体验到解决困难的乐趣,获得解决困难的信心,学会解决困难的方法,才是真正帮助孩子成长。
2013.1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