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岁月
哦,天哪!
没有哪个词语,能够像“青涩”一样准确地涵盖那些年轻的岁月,那些不肯为外人道的期待、莽撞与羞涩。走过鲜花满地的春光,穿过热情似火的夏日,如今掂量手心里一枚小小果子,许多许多往事,都哽塞在喉头……
1
从哪里说起呢?
第一次独立处理重要的事情,是高一刚开学不久的休学。理由是偏头痛。其实根本没有病,只是因为离家很远,又是第一次离开母亲,心理上调整不过来,在坚持和放弃之间犹豫不决,最后选择了留有余地。
休学需要找教导处,可是我连校门都不敢进,天天站在校门口愁。校门口有一排高大的梧桐树,初秋的时候树干蜕皮,我就站在树下抠树皮,几棵大树一人高的树皮被我抠得光滑滑的。现在说来就是一个动作,当时这个动作背后隐含的心理活动是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有一天,我的老师中间出来办事,看到了我,问:你不是那个谁吗?老师只是觉得我有些面熟吧,连名字还叫不出来。知道我为什么站在这里以后,老师把我带到教导处,跟主任说明了情况。主任说:头痛算什么病呢,不能休学。最后还是请姐夫出面才办下来休学证明。
后来学到《群英会蒋干中计》,看到蒋干被周瑜堵住嘴巴,一句劝降的话也说不出来,忽然想起当初自己的怯懦,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个性中存在的遇事退缩的弱点。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就是生活在各种关系中,既然是关系,就不能不进行沟通和协调,你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人家怎么知道你想干什么、怎么帮助你呢?不论结果如何,先把自己的想法大胆、清楚地说出来,是我后来处理事情的首选步骤。
2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国庆节放假回家,回去的时候买不到车票,决定乘短途车往学校挪。结果在途中又出现了断线,只好买第二天的票。可是心里着急啊。第一次向陌生人求救。看到一个腿脚不太方便的大哥走过来,搭讪地过去跟人家说明情况。那位大哥人挺好,说:学生啊?你把车票和我们几个人车票放一起检。结果真的混上车了。车上是对号入座的,有人查票。那位大哥把我拉到身边,说:不要怕,我来跟他说。他告诉查票员,说我是个回校的大学生,没买到车票,是他让我上车的。查票员看看我,没说什么,我顺利按时返校。
现在,那条公路已经废弃了,那个县城里的车站应该早已搬迁了,但是这件事儿我忘不了。大学毕业时,有的同学留下自己的人生格言,“万事不求人”,我笑笑,心想这怎么可能呢,而且求人也不全是屈辱。不过我没作什么评价,我觉得改变别人一个不合理的行为是善举,但是改变别人的信念是不道德的。
刚刚工作那几年,经常游走于市区和县乡之间,难免要挤挤公交车。乡村的公交车都有一个简陋的站点,安排一个人负责售票。有一次去购票等车,售票员不在,到处喊也听不到回应。后来发现他就在站点边上跟几个人打牌呢,这让我很生气,指责他:你耳朵聋了?喊半天也不吭声。谁知这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火气很大,听到我骂他耳聋,摸起屁股下面的小凳子就要跟我玩命,幸好和他一起打牌的人自知理亏拦住了。但是那个小家伙觉得掌握着权力,还是不肯卖票给我。我更生气了——年轻的时候似乎都很爱生气,常常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是为了发泄情绪。——我更生气了,指着他的鼻子大声说:要是在市区,你早就被开除了!我以为他会因此意识到自己失职的危险性,谁知他丢出满脸的不屑:你不就是想说你是市区人吗?
我不知道我当时心理上是否确实存在着这样的优势,但是我清楚地意识到这句话比他先前举起的小凳子对我攻击力强。人的生活状态各不相同,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家庭出身、个人努力、别人的帮助,天时地利人和导致人生轨迹千差万别,但是没有什么是值得炫耀的。蓝天下白云的优游,却从来不叫喊自己的悠然;苍茫中大海的博大,却从来吆喝自己的高深;梅花不言自己耐寒,雄狮不言自己强壮,牧犬不言自己忠诚,但是谁会忽视它们的存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于个人来说,拥有什么都是别人的看法,自己的生活有没有风景才关乎自己。很多东西之所以耿耿于怀,那是因为没弄清自我,想明白了,就什么都坦然而淡然了。
3
刚刚毕业的时候,不好意思再用家里的钱,生活总是捉襟见肘的。水煮挂面拌辣椒油是经常要吃的,而且不会煮,把面扔到凉水里加热,最后都粘成一团。年长的同事见了,说要先把水煮开再下面条。照着做了,煮出来的面真好吃,觉得阅历丰富真是一种幸福。后来生活好点了,学着煮鱼,总是外皮焦煳里面渗血,腥得下不去筷子。邻居告诉我,要多加水,小火慢炖,然后再收汤。再煮就好吃了,还到处宣扬:我的拿手菜是煮鱼。其实不过能煮熟罢了。
住在单位的宿舍里,条件很简陋,但是一群年轻人其乐融融。
后来开始住房市场化了,一家一家都搬走了,心里觉得凄惶,人家都有父母资助,可以拥有自己的小天地,而我的父母去世太早,只好一个人独守。再后来换了单位,原单位要收回宿舍,领导派人把我的东西搬到新单位的楼梯下就不管了。白天我不好意思去收拾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等下了晚班趁没人的时候才去弄。天上下着毛毛细雨,所有的东西和心情都潮漉漉的。
没有怨言,只有承受。连父母早早去世都能承受下来,居无定所能算什么呢。
后来几经周折,经济状况渐渐好起来,看到年轻人的拮据、窘迫很能理解。生活上、工作中如果有人需要帮助,我会尽最大可能,而且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暂时的,生活总会越来越好。有个小兄弟是外地人,最喜欢跟着我一起去菜场买菜,因为和我在一起,他不会因为只能买三只虾子给孩子而吃而觉得难堪,还能借助我的经验买到性价比相对较高的菜蔬。食指的诗说“相信未来”,很适合在青涩岁月里咀嚼。
4
青涩岁月里,生活、工作、人事方面的囧事真是层出不穷,演讲卡壳、职称蹉跎、调动失败……成功人士在给年轻人做报告的时候喜欢谈自己是如何成功的,我更喜欢讲自己的曲折和苦涩经历,不是想告诉他们生活的艰辛,而是让他们从我的青涩中看到希望,获取前进的勇气,走好自己的青涩岁月。海明威通过老人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的确,人的一生中,最不应该被打倒的是信念,以及由信念支撑起来的乐观态度。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我们在生活的河流里遨游,也被生活之流冲撞,境遇是复杂的,但最终靠岸会发现无非主观客观。上了天然居的人未必能感受到天上客的自在,未上天然居的人未必就没有天上客的从容。
时至今日,秋日的阳光洒满一身,秋天的西风也瑟瑟园林,山野的瓜果与枯草散发着秋天的气息,然而在这芬芳夹杂苦涩的气息里,是不是都是成熟或者飘落的味道?
孩子拿着三枚树叶,要从中端详出一篇作文,一枚翠绿,一枚嫩黄,一枚枯褐,他说三枚叶子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作用。我想说,叶子只有一个作用,就是飘零。可是我没告诉他,孩子青涩,他只能按照青涩的思维架构自己的世界,我不能用我的想法去剥夺他生命的季节。
其实,生活的全部内涵就是体验。
2013.10.13-1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