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缺席
哦,天哪!
我为所有的孩子感到悲哀,因为父亲总是缺席。
缺席,是父亲的天性,从有人类时起,父亲就以各种借口作为理由而缺席,始终如一。
父亲扮演着生活中的强者,背起弓箭走进森林,把自己的孩子扔给弱女子。告诉他,在他没有带回猎物的时候,母亲是如何让孩子活下来的,而且每天带着孩子眺望那风尘仆仆的身影,把那个在野地里疯跑的男人当作孩子和自己的希望。告诉孩子和孩子的母亲,森林里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打到第一只猎物时是先塞饱自己的肚皮,还是首先想到孩子。
打拼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于是父亲又背起行囊走向异乡,让失护的孩子两眼茫然。究竟是为孩子去开疆拓土,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富人,只有心里永远富不起来的穷汉。问一问孩子想要什么吧,身为父亲,有勇气和孩子守候属于自己的清贫、给孩子爱的富足吗?打拼的日子充满艰辛,可父亲缺席的童年涂抹的是什么色彩?
应酬是父亲的体面,而觥筹交错的夜晚本该属于孩子,一起聊聊一天的见闻,说说彼此对生活的感受。体面的父亲总爱把时间交给别人,让孩子在父亲虚幻的光环下咀嚼干巴巴的寂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论是成功的男人还是潦倒的男人,似乎注定是要用酒精滋养的,因为男人不愿意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他们需要酒精制造的幻觉,在幻觉里,不论是成功的男人还是潦倒的男人,都会忘掉父亲的角色,都觉得自己了不起。
被幻觉灼伤的男人泪流满面,被生活撞倒的男人泪流满面,被年轮越捆越紧的男人泪流满面……男人坚强的同时也拥有了脆弱,他们更愿意彳亍于山脚水畔,拈着一柄枯叶、眼望着天空寄托人生的哀愁。女人说“男人都是长不大的孩子”,这句充满母性的话让男人觉得面热(不该是心热)——我们不是父亲吗,怎么成了孩子?这样的父亲应该如何与孩子共处?孤独是男人的专利,因为男人不会像孩子一样真实地表达自己,包括流泪。
训斥是父亲跟孩子交流的主要方式,很少反思自己的逻辑为什么总是和孩子的相左。于是在孩子的眼里,父亲成了严厉的上司甚至皇帝,这种虚高让父亲很受用,想方设法维持这种根本不存在的尊严,于是父亲和孩子就成了对头,科学的说法是代沟,你在彼岸,我在此岸,谁也无法走进对方的领地。父爱如山,山不肯过来,要让孩子去仰视、去攀登。
我为所有的父亲感到悲哀。因为我也是父亲,所以我知道父亲总是找不准自己的位置,总爱在不同的角色间游荡,弄得满心疲惫,因而常常在不该逃离的时候逃离,让孩子时常发现父亲缺席。
2013.8.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