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暗的原野

(2013-06-26 08:23:09)
标签:

黑暗

恐惧

坦然

喜欢

分类: 生活絮语

黑暗的原野 黑暗的原野

哦,天哪!

    起初,我是害怕黑暗的,黑暗是囚禁我眼睛和自由的禁室;现在,我喜欢黑暗,喜欢在黑暗的原野上欣赏五彩的生活野花。

    小时候在东北,每到冬天就有很长很长的夜,早上将近九点太阳才开始露头,晚上不到五点天已经黑了。漫长的夜充实了睡眠以后,还有长长的一段黑暗无事可做,只能静静地躺在炕上听外面的风吼、雪飘,还有树枝冻得吱吱嘎嘎的诉说,除此以外就是寂静。上学是一件无可逃避的营生。不论是走向学校,还是从学校归来,都要在黑暗中,不知道一片片树林里潜伏着什么,不知道雪地里黑乎乎的一团是什么,时常被突然响起的声音吓得胆子上起一层鸡皮疙瘩。偶尔有月光,心里就轻松很多,在黑暗里,淡淡的、冷冷的月光与雪原相映,可以知道自己走在哪里,眼前看到的是什么。不过也有恐惧,远远地有个黑色的人迎面走来,或者在后面不无不近地跟着,无法判断他的身份,更无法揣测他的心理……多少真实或者虚幻的故事都会在这时悄悄地溜出来,帮着昏暗制造更加浓厚的恐惧。

    后来回到关内,依然要读书,要走夜路。路边是一片很大很大的坟地,与路隔着一道窸窸窣窣的芦苇,时常有狗出没,即便是几个人一起走,也还是惊慌异常,有人不敢走最前面,有人不敢走最后面,挤挤蹭蹭地,最后就一起跑起来,体力不好的落在后面,跑到家里面如土灰。有时用稻草扎一个火把拿着,短暂的光亮让我们看见自己却看不到周围,不知道火光之外是一个什么样的狰狞面目,于是又挤,又跑。火灭了,黑暗呼地一声合拢过来,撞得人心里直打趔趄。

    那时对付黑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唱歌,用声音给自己壮胆。周围的黑暗太空阔了,也许那歌声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但是比沉默好,黑暗中的沉默容易产生幻听,总以为有个沙沙沙的声音跟在自己的身后。

    “生路怕水,熟路怕鬼”,一切恐惧都来源于自己的幻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事情逐渐盘踞心头,即便一个人、即便在黑暗中,也常常忘掉自己的现实处境,心灵的空间差不多被世事占满了,于是幻想越来越少,竟至不再害怕周围的黑暗,很坦然地在黑暗中行走。——也许这就是成熟?那么,成熟就是没有时间再去想象外在的险恶?或者已经如此,该来的就来吧。——这就是坚强?成熟也好,坚强也好,都必须面对,是对胆量的磨砺,是无奈。

    现在非常喜欢黑暗,特别是安静的黑暗,那是一片空旷而广袤的原野。眼睛、耳朵都被黑暗隔离,看不见那些不想看的东西,听不到那些不想听的声音,甚至连嗅觉、触觉也被黑暗麻木了,进入一种闭目塞听的状态。这时候,心灵的触须便在黑暗中自由地生长,像山野里的青雾,在寂静中抚摸过每一块粗砺的石头,抚摸过每一片柔软的花瓣,抚摸过每一滴晶莹的露珠……黑暗里的世界竟然如此多姿多彩,不像在白天,一切都被世尘覆盖。黑暗中的心可以回到父母的身边,去感受早已逝去的温暖,并且酝酿出对孩子、家人、亲友甚至陌生人的爱,不像在白天,需要去接受任务、处理琐事、讨价还价……把一个相依相傍的世界弄得到处对立。黑暗中可以直接面对自己,而不是像白天做过了事再来反思;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自己自己的灵魂是清澈的还是混浊的,而不是在白天要反复审视,甚至左右掩盖。黑暗给了人无边的纯净的原野,像黑色的泥土滋养着人的根、人的性,灵魂里盛开着生活的五彩花朵。

    顾城的《一代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想说:黑暗给了我无边的原野,我不愿烛光也适应黑暗。

                                                               2013.6.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吃饭内外
后一篇:古老的阳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