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向若轩
向若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647
  • 关注人气:27,3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笔定调:阐释,作文的生长元

(2017-06-30 07:04:45)
标签:

杂谈

分类: 写作探路

开笔定调:阐释,作文的生长元 开笔定调:阐释,作文的生长元

哦,天哪!

    写作文,开头很重要,特别是考试作文。因为开篇是文章给读者的第一印象,而第一印象往往决定读者读不读这篇文章、带着什么样的情绪读这篇文章,所以开篇的内容长短、语言句式、营造的心理氛围对于文章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从古至今,没有写作者不为开篇绞尽脑汁的,研究文章的开篇自然也就成为写作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一直认为,研究一篇文章如何好可以确立写作范式,给写作者以借鉴,但是,探索一篇好文章是如何长出来的——文章产生、成长、完成的外在生活和作者心理过程以及二者的关系,对学生写作指导似乎更有实践性。因此,下面的这篇小文字的表达思路主要是“可以怎么想”,而不以“想成什么样”为重心。

    先看看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人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说实在的,当下虽然说家家有车也还未必,但汽车火车纵横驰骋,大车小车随处可见,说一个高中生对车并不陌生是不为过的。因此这个题目应该有话可说。但是面对这样的作文题,还是有很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甚至天天开车的人听说这个作文题后也觉得难以写出什么有深度的作文。

    何以然?对生活中的人、物、景、事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固然是无话可说的写作心理因素,不能透过作文命题的表象(话题附着物)看到作文题目的本质(哲学内涵)固然是写作的审题技术原因,而不懂得对题目的含义加以分析和定向(阐释),从而导致话题表层撕不开、无法进入话题的纵深,则是写作的思维问题。

    我们以某市的中考作文题为例,说说阐释的重要性。该市中考作文题多年来都是正面立意,以“路”、“花”、“人”、“远方”、“时光”等具体事物作为作文题目的表层附着物,以“成长的关键事件和成长的内涵”作为命题的立意指向,让每个考生有话说、且能写得具体而有一定的深度,初中写作教学导向非常清晰而且符合学生的成长阶段。可是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从反面立意,以“大声说不”为题,不少考生甚至教师都觉得不好写、下不去手。原题如下:

   或是因为性格的懦弱,或是因为虚伪的礼貌,或是因为情感的束缚,或是因为巨大的诱惑……我们常常说不出那个“不”字,但是,为了遵从自己的内心,为了放飞自由的梦想,为了追求坚定的目标,为了拥有精彩的人生,我们需要对一些人、一些事,有时甚至需要对这个世界,大声说:“不!”

   请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以“大声说不”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私下闲聊的时候,有人问我:这样的作文题怎么办?我说,这个题目和每年的题目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啊!你只要回答好下面几个问题,就会发现它依然是个“成长”类作文题:①对什么说不——明确写作内容;②为什么说不——理清因果关系;③怎么说的不——表现心理历程。而这几个问题体现的就是作文“阐释”的意义,我把它看作作文的生长元。

    “阐释”这个概念说起来挺玄乎,其实就是在作文的开头给自己要写的内容定个方向、理个思路,为下文确定好生长方向和框架。阿摩司·奥兹在《故事开始了》一书中说:“一篇故事从哪里开始才算恰当?任何故事的开头,都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合同。”换句话说,文章的开头就是在告诉读者我要写什么、打算怎么写。这就是阐释。

    如何进行阐释呢?阿摩司·奥兹在《故事开始了》试图给我们一些范式,他说:

    有时候,开篇一段或一章所起的作用就像是作者和读者背着主人公签订的一份秘密和约。

    有的开头颇似一个蜜糖陷阱……
    还有富有哲理的合同……

    我们有时候会碰到一份很严苛的开篇合同,几乎令人望而却步,从一开始就警告读者:此处票价非常昂贵。

    这些从名著中分析得来的建议很有价值,但主要是针对篇幅较长的小说的,作文这种短小的文体可以加以借鉴,却不能照搬照用,必须予以简洁化、明确化、操作化。

    首先,我们要弄清作文中阐释涉及的主要内容:
    1.我对题目中话题附着物是怎么理解的。——就是文章主旨的确定。
    2.我的理解分为几个方面。——就是对文章表意层次的提示。
    3.几个方面的关系是什么。——体现的是文章的结构,即段落间的逻辑关系。
    如果把上面的内容再提炼一下,阐释应体现的基本逻辑就是: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
    其次,我们来梳理一下考试作文常用的阐释方式:

    阐释的设计依据,是作者希图通过文字对读者哪个(或哪些)方面产生作用,比如调动联想、引发情绪、触发思考。由此我们可以把阐释大致归纳为三种主要类型:
    1.事件解题,类比明志;
    2.写景喻题,情境渲染;
    3.哲理入题,排比拓展。

    如果把上面归纳的类型再浓缩一下,我们可能会想起《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在实际运用中,阐释的方式往往由表达的需要来决定,可能不像上面分类那么明确,这是符合写作事实的,对其进行分类只是为了表述方便。
    最后举几个阐释的例子吧,不一定精彩,也未必与上面的分类归纳一一对应,目的是引起大家对文章开篇的讨论:
    《地图上的故乡》:你知道的地方都是有名字的,也许你没听说过,如果你听说了就会明白,每个地名都只是个标题,标题下面才是故事——关于贫穷,关于生计,关于流浪,关于战争,关于遥远的拓荒记忆……偶尔,人们会忘掉这些东西,抬起头来打量,看这个地方有什么,或者像什么,于是起了一个别致的地名,仔细咂摸咂摸,又和很多东西联系起来,贫穷、生计、流浪、战争、记忆……

    《造神》:端午假只剩下最后一天了,因为少,怎么过都觉得浪费。孩子提议去一趟高公岛,到黄窝景区吸氧。——真是个好地方,青山绿水,奇石怪树,鸟鸣山幽。经常来,景物就不想具体描述了——据说,喜欢描写景物的人特别无聊。我是个无聊的人,但不喜欢挨人家说……

    《琐碎的乐趣》:清晨,天还灰蒙蒙的,草叶尖上的露珠还在旋转着,寻找可以折射的阳光,一只蚂蚁已经在僵硬的土地上跋涉了,动作灵活而专注。它起得这样早,还是一夜就没睡?几条舞动的细足,排列得如此精致,让人生出满心欢喜——如果连这样有趣的小东西都不爱,这世上还有什么可爱的小虫子呢?一只布谷鸟儿站在路灯杆上……

    开笔定调,文章的开篇决定着一篇作文的生长方向、内容和结构,的确如阿摩司·奥兹所说“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合同”,其实也是写作者与自己签订的合约。

                                                      2017.6.25-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乞讨
后一篇:空蛋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