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趣事中的教育个性
哦,天哪!
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等教育方面的理论讨论得如火如荼,各种观点、看法如雨后春笋,使得教育园地一片春色。然而,很多人心底都压着一个声音:教育的对象、内容随着时代在变化,教育的观念和方式必然随之变化——变化是永恒的,那么,有没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呢?这是一个违背哲学也不符合教育规律的质问,不好回答,但不是不能回答,因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应该有一个稳定的因素才能保持其本质的不变。
《说文》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会意字,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像以手持杖或执鞭。育,养子使作善也。会意字,从云(变形),从肉。“云”字从二从厶。“二”指“再”、“复”。“厶”指“自我”。“二”与“厶”联合起来表示“自我复制、“自我繁殖”。“肉”指“肉身”、“身体”。“云”和“肉”联合起来表示“身体的自我复制”。我们再把“教”和“育”的原始意义联合起来,可以发现“教”强调精神的管理,而“育”强调肉体的繁衍,“教育”内涵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尊重人的生命,并通过一些手段使之符合某些标准。不论是“教”还是“育”,都是建立在放大生命意义基础上的。因此教育有一个可以算作不变的因素就是提升生命的质量。
生命的质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可能有其社会标准,但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则是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因此,教育的本质内涵就是培养、修正、提升人对生命的体验方式。人格只能用人格来塑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个性释放、展现应该是教育的第一要义。有几个教育趣事可以说明:
“一直嘎”和“价值规律这个鬼东西”。有位数学老师讲射线,说射线是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并强调它只有一个端点。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点,然后向黑板的另一端画去。可是黑板的长度有限,老师无法展示没有另一个端点,只好用语言辅助,他说:就这样“一直嘎”画下去,从墙穿出去,从楼穿出去。“一直嘎”是本地方言,学生听了哄堂大笑,下课以后还不停地学着说,从此射线的概念借着“一直嘎”扎进了学生的脑海,又通过学生的说笑让很多不懂得射线知识的人懂得了射线。“价值规律这个鬼东西”,是一位政治老师留下的故事。因为当时很多学生觉得价值规律不好理解,觉得这个概念不好记忆,因此有拒绝学习的潜意识。老师上课第一句话就是“价值规律这个鬼东西呢……”让学生一下子觉得这个枯燥的概念带有了生活气息,消除了抵触心理。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规范的普通话,但是普通话不能承载某些地域性的生活色彩时,一个方言词汇却能够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融为一体;规范的语言容易听懂,但同时也缺少个性,使得教学语言干巴巴,加上老师个人色彩的语言则让学生产生了亲近感。这些教学语言的使用,都是教师课堂融入自己个性的结果,而恰恰是这些个性化语言,在本地流传了二十余年还有人经常提及。
“沸腾”和“原始思维”。曾经和一位老兄带同一个班级,老兄的个性比较洒脱,经常在课堂上闹些笑话。有一次他讲到化学里的沸点,我逗他:那个字怎么能念fèi呢?fèi是方言读法,普通话应该念fú。他信了,课堂上很严肃地向学生道歉,而且纠正“读错了二十多年”的“沸”的读音,还告诉学生说这是你们语文老师帮我纠正的。结果惹得学生大笑。他还有一个习惯,讲试卷不喜欢事先做好,拿一张空白卷就进课堂,和学生一起边做边讲,当然他经常带高三,化学功底是非常厚实的,不过挂黑板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我们说他他也不改,还振振有词地说:你们不懂,对高三学生来说题目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一边做一边讲,学生就能看到我的解题思路,还能从我做错的地方发现思维偏差。这种准备不充分就上课的做法我不赞成,但是展示老师解题思维给学生的方法却是可取的,于是我把这种课堂思路写成了一篇论文,还得了一等奖。老兄看到我的论文,急得哇哇大叫,说:这是我的做法,倒成了你的经验!我说:不能说是你的做法,我对你的教学方式做了改进,我是有准备地在课堂上犯错误,叫“故错”,你那是盲目犯错,只能叫“试误”。我们之间的这段“公案”当时的学生都知道,所以那届学生思维特别活跃,高三复习课也从来不会沉闷,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也会犯错,教学也可以成为老师之间游戏的生活,心理上特别放松。
“秃子是光源”和“校长怎么能是东西呢”。这个两件事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该老师是位物理教师,在讲光源的时候,为了逆向强化,问学生月亮是不是光源,有的学生说是,有的学生说不是。老师说:如果月亮是光源,那秃子也是光源啰?惹得学生哄堂大笑。一个上课打瞌睡的学生被笑声惊醒,正好听到“秃子是光源”几个字,竟然一下入心了,考试的时候列举光源的事例就把秃子写进去了。后来这位老师做了校长,提倡教具进课堂。一位地理教师拿着地球仪走进教室,为了吸引学生注意,故意把地球仪放在身后,问学生:你们猜老师身后今天多了个什么?学生看到校长跟在后面来听课,齐声回答:校长!老师把地球仪往讲台桌上一放,说:嗨,校长怎么能是东西呢?你们看,是个球!学生哄笑,老师转身才发现校长站在身后跟着学生一起笑。这两个事情说出来都对校长没什么益处,至少会成为同行说笑的话柄,但是他自己却到处讲。直到今天,很多人还在拿这些事开玩笑。可是,正因为校长不避自己教学中的糗事,爱讲自己和老师之间的趣事,他管理的学校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之间有趣的事情就特别多,教师和教师之间的玩笑也特别经典。教学个性是什么?是教师把自己的对生活、对知识的理解带来和学生分享。这需要一个民主的教学氛围,而校长讲自己的故事,恰恰给教师营造了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教师把知识活化为生动的案例与学生交流。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用正确的、生动的人格与学生相处,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以某种介质(学科、活动等等)作为平台的一段生活。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把自己的个性融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那么师生之间就只剩下知识或者日常事务了,这样的教育该有多么冰冷、僵化、令人感到无聊啊!如果教师把自己不恰当的个性传递给了学生,那就是在学生身上传播了一种病毒,会让学生受害无穷。
2013.3.2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