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小人物
哦,天哪!
谈论起古今人世,能够记起的大多是些伟人、名人、奇人。平平淡淡之人,让人家凭借什么记住你呢?在古代,男人更有机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些历史风云人物容易被人们流传,自然有很多人去谈论他们,我这里就不再饶舌了。女子中也有奇人,西施美得让吴国倾覆、貂蝉美得让董卓亡身、昭君美得让胡人垂涎、玉环美得让大唐摇晃……这些个女子,自然也有人经常说起,诗文、绘画、音乐、影视都会给她们留下足够的空间,也不必我再来续貂。想说的,是些没名没姓的小人物,是这些小人物身上闪耀的光华。
元稹的《行宫》里有一群青春虚度的女子:“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她们的姓名不得而知,能记住她们姓名的可能只有她们的家人和一起侍奉唐玄宗的姐妹,她们如今闲说的唐玄宗活着的时候也未必知道、未必记得。虽然只是行宫,但是像邀宠嫉妒、明争暗斗之类的事情肯定也时有发生。但是皇帝离开以后的岁月如何呢?如今老了,皇帝也已成尘,她们的生命反而归于质朴,想想当初入宫时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彼此相视满头青丝化为白发的岁月,会对曾经的作为说些什么呢?与其说是“闲坐说玄宗”,不如说是对自己生命的反思。尽管当年她们是女子中的凤首,可如今已成明日黄花、落时凤凰,究竟是当年的风光是理想的生活,还是现时的平静更接近真实,每个人应该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可惜我们没有听到她们说些什么,否则肯定能给我们很多补益,让我们从她们身上看清什么才是人真正需要的,而知道真正需要的,也就知道哪些其实是多余的。
李益在《听筝》中塑造了一位琴女的形象:“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三国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就不必多说了;他的妻子小乔曾被苏轼弄到词里来衬托周瑜的形象、揭示周瑜成功的原因,也不再啰嗦。想说的是周瑜家里的一个琴女。琴女虽然懂得高雅的音乐艺术,但是身份在当时的社会里决定着她的命运,因此尽管周瑜深谙音律,她却无法走进周郎的世界,成为他的知音。然而这不妨碍琴女对周郎的爱慕,于是一个经典的细节让这个女子的内心展现在我们面前,并因此而感受到她的可爱——“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爱与被爱都是人天生的权利,但是社会常常挖掘一些沟壑阻挡爱的路途,使无数梁祝一样相爱的人抱憾终生。这个小琴女的可爱之处在于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却又没有逾越时代划定的鸿沟,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我们经常嘲笑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是不是也该对空有凌云志却生就一颗鼠胆的人说点什么?
如果说宫女和琴女生在帝王之家或者贵族之门,虽然也是小人物,但多少还濡染些见识,那么民间的小人物同样机智可爱,就不能不说是人的灵性了。
崔颢《长干曲》中的舟女可谓性情十足,让人琢磨:“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位舟女究竟是个什么身份?卖唱的歌女?独守的商妇?抑或是随家人远行的小姑娘?这些都是很值得玩味的地方,因为不同的身份即使做相同的事情,其心态也是相差很大的。有意思的是诗中只有她的独白,问人家的住处,告诉人家自己的家乡,可能意识到初次相遇就这样多话有点唐突,又赶紧拿话来掩饰,随便问问,以为你是同乡呢。是不是同乡很重要吗?或者说是不是遇到所有的同乡都要这样询问一番?一见而生的爱慕之情欲盖弥彰,而这种快人快语正是其个性所在,也正是其可爱之处。我不知道临船的男子是如何应对的,也不知道后来可能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而诗歌白描手法留下的这些情节空白,更增加了这位女子前途未知的魅力。
王建的《新嫁娘》中的那个新媳妇的行为更加让人不能不用心思量,从而把她的机智与可爱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很多人在读这首诗时,对这位新媳妇的聪明伶俐赞不绝口,认为她深谙事理,把一个新妇下厨的生活细节表现得维妙维肖,让人不禁为之莞尔。如果仅此而已,我觉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担心做得不合婆婆口味,让小姑先尝尝,这是稍有推理能力的人都能做得出来的。问题是,这个新媳妇为什么希望自己做的羹汤符合婆婆的口味呢?仅仅是为了讨婆婆的欢心?众所周知,婆媳关系是从古至今中国家庭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新嫁娘肯定也了然于心,所以她希望在进入家庭生活的第一回合中取得婆婆的首因效应,为以后相处开个好头。不禁还要问:她为什么这样在意婆媳关系呢?对今后生活的美好愿望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个人原因,而在当时社会中对未来不可预测的恐惧难道不是她产生这种智慧的主要原因吗?甚至可以推测,这样的行为肯定是她自己的主意吗?或许在出嫁之前母亲和其他长辈早已叮咛多次了,而这叮咛嘱咐,全都是时代风气的折射啊。
古人说唐诗重情趣,而宋诗重理趣,上面从唐诗里选的几首写妇女生活的小诗印证了这一点——不论她们的身份如何,都能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一颦一笑一思一语展现出耐人寻味的生活意趣。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以其行为或者心思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又引导读者去追寻生活背后更加丰富的东西——为什么要这样与我们应该怎样。这可能又是这些精致的小人物在情趣之外给我们留下的理趣了吧。
2013.2.2-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