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难与苦难

(2013-01-01 23:33:22)
标签:

灾难与苦难

1942

白鹿原

2013

文化

分类: 生活絮语

灾难与苦难 灾难与苦难
——《1942》、《白鹿原》和2012
哦,天哪!

    前些天看了电影《1942》,心里好一阵难受,有一句话一直哽塞在喉头,却找不到地方喊出来——为什么老百姓要忍受这么多的灾难!蚂蚁一样的逃荒人,天灾人祸,像蝗灾一样如影随形,侵略者毫无人性地轰炸,统治者毫无心肝地游戏百姓生命,兵匪无耻地抢劫与强暴……看得人不想再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灾难,灾难,中国的老百姓似乎一直生活于灾难之中。——当然,这是早就知道的,历史和现实都写得明明白白,只不过用电影的方式表现出来,给人更加强烈的震撼罢了。
    最近又看了《白鹿原》,心里的难过却不想向任何人表达了。这部影片里也有灾难,政局的动荡、世道的变迁,但是这些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这些灾难引发出来的人性的变异,生灵与生灵之间的相互涂炭,对权力地位的觊觎、对财产的贪念、对异性的爱与玩弄……我以为这已不是灾难而是苦难——灾难是外界强加于人的,只要能找到生存下去的办法,并不是无法熬过去的;而苦难是人性原生的,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便显露出来,那是无法躲避的,要想在苦难中坚持活着,就必须给自己一个活着的理由。
    我曾想,作家、导演为什么要拍这些“灾难片”呢?难道人生的灾难还不够多,让我们在稍稍好转之后还要咀嚼曾经的痛苦?及至理清了灾难与苦难的区别,渐渐明白了,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面对灾难,紧跟在后的便是无穷无尽的苦难。《1942》、《白鹿原》和许许多多反应灾难和苦难的作品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什么是灾难、什么是苦难吧。有一段时间看一些越战片,了解到美国士兵在越战中承受的种种不幸与死亡,这是灾难,而那些活着回到祖国的老兵体验的才是真正的苦难——对战争的记忆、精神的沉沦。苦难大多源于灾难,但是灾难不一定变成苦难,就像幸福处处存在而幸福感不是人人都有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性在灾难或者幸福面前生发出来的人生态度。
    2012年是充满恐慌的一年,起点在一个荒诞不经的预言。事实是不是真的因为一个模棱两可的预言呢?如果现实生活是让所有人感到内心平和的,这个预言可能早就被遗忘了,之所以有人把它翻出来宣扬,实际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人内心的不平和,生存危机、信仰危机、道德沦丧与弱肉强食,让太多的人仇视这个世界,于是希望它以毁灭的方式来显示最终的公平,结果灾难不曾降临而苦难并未结束。苦难的产生不始于今天,一切宗教描绘的来世情景都是以灾难的形式对苦难的警示,试图通过改变人的内心来解决人类的苦难,也许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始料未及,现在的人类谁的话都不肯听,只想跟随自己的内心召唤一味往前闯,所以灾难固不可免,更要命的是即便没有灾难也逃脱不了苦难的追杀,因为苦难在心里。
    2012毕竟已经过去,2013已经到来。灾难来与不来、幸福有与没有都不是人力可为,能做的就是当一切幸运与不幸降临时,能够说服自己按照人性的标准行事,而不是把自己凌驾于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之上,这样或许能够找到一个平衡自我的标准,或许只需要面对困难,不需要面对困惑,用内心的平和去应对一切无法预测的事情。
                                                               2013.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潮湿的路面
后一篇:冬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