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他行
哦,天哪!
前几年有句流行于官场的讽刺性对联,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说笑完了又瞎想:究竟有没有说行真行的情况呢?官场上不敢说,生活中肯定有,而教育上则几乎是真理。何以然?众所周知,人是活在信念里的,特别是总是面对挑战性问题的孩子,如果连超越自我的勇气都没有,怎么可能学会那些未知的知识呢?既然教育的基础是相信人是变化的,往哪个方向变则是关键所在,打击孩子的自信大多会让孩子变得自暴自弃,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则可以让孩子越战越勇。因此,“说他行”应该成为家长和教师教育致胜的法宝。
莫言在他的散文《我的老师》中回忆了自己不长的学习生涯中三位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一位是在他拉了裤子以后还夸他讲究卫生的孟宪慧老师,一位是拖着长调教他拼音的于锡惠老师,还有一位是别人都认为他是坏孩子而单单发现他内心善良的王召聪老师。在作者的回忆中,三位老师所做的事情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都对莫言表达了自己的肯定态度,而他们的肯定都促成了莫言在习惯、能力、人格方面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最有效的是积极评价(即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肯定),其次是消极评价(即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否定),最差的是不评价(即对孩子的行为漠视不管)。学习动力学理论、期待与成功理论也一再告诉我们,只有对孩子不断加以肯定,才能使他们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曾经对三所教学质量出现状况的学校进行过调查分析:甲学校的校长认为自己下属工作不努力,经常用批评性语言评价教干,结果导致教干工作没有信心,渐渐失去了热情,进而影响到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力,许多工作除了校长管别人都不伸手,教师培养和课堂教学水平下降;乙学校的校长热衷于校外事务,疏于教学管理,学校领导层面对出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互相抱怨,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分析解决,常规管理出现了漏洞,课堂教学只凭教师的自觉性维持,出现了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差异很大;丙学校校长从内心不相信自己的教师能把教学搞好,认为教师的业务水平低、敬业精神弱,教师则认为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家长素质不高,不相信自己的学生能学得更好一些,结果这所学校的课堂教学水平还不错,但教学质量长期低迷不前。
与上面的事例相反,另一所学校的生源状况也不理想,而且出现不断萎缩的局面;教师的流动性很大。但是学校提出“不埋怨脚下土地”的学校精神;校长公开承诺,只要优质学校愿意接受哪位教师,坚决不加阻拦。这种积极的心态和相互信任的干群关系,使得教师意识到发展自我、成就学生的重要性,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学校情况稳定,质量稳步发展。这些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信任、彼此赏识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是不断进步的动力。
“说他行”是对人格的尊重,对态度的肯定,对能力的信任。在别人取得成绩时,这样的欣赏会激发出巨大的内驱力,促进学习和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别人遇到挫折时,这样的鼓励会给人温暖和信心,为今后的崛起提供行动的信心;在别人处于迷茫和困惑的时候,这样的态度是一种真诚的期待,它将给探索和突破提供外在的动力。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寂寞可以磨蚀人的意志,可以浇灭人的热情,可以埋葬人的智慧,这是教育的大敌,更是管理的死敌,必须用“说他行”的理念将其驱除。
“不行也行”不是虚构的成果,也不是虚妄的臆想,而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引导的策略。当别人不具备你想要的状态、能力、素养时,请从他的行为中、从他偶尔做好的事情中寻找你希望出现的闪光点,放大它,让其本人看到这样的优秀品质,这不是阿谀奉承,而是逆向强化;发现他人的长处,让教育对象明白这样的品质好在哪里,懂得你对这种品质的渴望,这不是赶鸭子上架,而是引导和铺垫,是对一种态度、精神、能力、水平的赞美与期待;从不行中发现行的因素、成分、细节,让对方知道自己离优秀并不遥远,优秀的种子已经在自己身上扎了根,这不是讽刺或者拔高,而是通过热诚的分析促进对方提出自我要求,进而把你的期待转变为现实。
我曾对几位不知如何管理逆反期孩子的家长说:你希望孩子有条理吗?不要总说他到处乱放东西,当他把鞋子脱得比较正向时你就夸他一句。你希望孩子热爱学习吗?当孩子给你讲一些他听来的东西时,你应当睁大眼睛表现你的惊喜,而不是高高在上地不屑一顾。后来他们大多摆脱了孩子逆反期里的教育困境,与孩子关系融洽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慢慢回来了。我曾对一位年轻的校长说:别说你的老师不行,他们一直很努力,他们缺少的不是水平,而是信心和信念;告诉你的老师,不要说自己的学生不行,孩子是要我们来培养的。——孩子的心理是,既然老师已经认定我一无是处了,我何必再去努力?
我不赞成笼统地大喊“嘿,嘿,你真棒”,但是真诚地分析他人的优点,理性地强化他人的长处,把自己的期待转化为他人的行动和品质,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教育智慧和管理气度。
2013.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