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向若轩
向若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025
  • 关注人气:27,3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家长的不配合(微课题)

(2012-11-27 17:33:18)
标签:

纸条

家长

支持力

沟通

归因

分类: 教育心得

面对家长的不配合(微课题) 面对家长的不配合(微课题)

哦,天哪!

    很长一段时间,在教学调研中经常听到老师们的抱怨:一些家长不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使得学校教育效果甚微,甚至没有效果。有的家长在和老师的交流中说:这孩子我管不了,老师您找我也没有用。有的家长说:我那孩子天生不是学习的料,老师您就别费心了。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能健康长大就行了,学不学习不关老师的事。……听着这样的话,老师们的心揪得痛,却又感到无可奈何。

    不需要做任何调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人向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人成才,“望子成龙”是一句流传了千年的古话。那么,为什么有些家长不愿意配合学校、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呢?这个微课题研究希望能够通过信息的汇集与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找出一些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

    一、研究话题:面对家长的不配合
    二、研究方法:问卷法、归因法、实践法

    三、研究过程:

    1.开展一次问卷调查或者现场走访,提纲如下:

    ①您孩子的姓名、乳名?谁给孩子取的名字?

    ②孩子所在的年级、班级?能说出孩子老师的姓名、所教学科吗?

    ③您所从事的职业、从业年限?说说每天的工作情况和大致收入。

    ④您的受教育经历和对教育的理解怎么样?

    ⑤孩子在家的表现如何?包括做家务、学习、与别人相处等等。

    ⑥您对家庭未来的规划是什么?对孩子有怎样的期待?

    ⑦您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感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⑧您需要老师和学校帮助您为孩子做些什么?

    ◇如果家长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可以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如果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可以用走访的形式进行调查。注意:调查是一种了解,更是一种沟通、暗示与唤醒,老师提问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家长的自尊心,从不同角度激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信心与热情,要给家长以希望和勇气,要设身处地,要诚恳相待。

    2.梳理问卷调查或者走访中得到的信息,并适当进行归类,用追问法进行归因分析

    3.召开班级任课老师研讨会,对家长不配合教育的情况进行通报和研究。

    4.家长不配合教育的原因预测:

    (1)客观原因:时间制约、经济所迫、孩子的身心条件……

    (2)主观原因:缺少教育方法、没有文化支撑、对社会的认识、老师的要求可能造成的逆反或自卑……

    从众多家校沟通的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一些家长之所以不愿意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而是太多的生活现实让他们没有条件、没有能力、没有水平给孩子以恰当的教育,进而对孩子的教育失去耐心和信心,对老师锲而不舍的教育产生了无奈与无助。因此,包容家长的消极心态,理解他们的教育无力,帮助他们拾回对孩子教育的信心,引导他们科学地管理孩子,开展学校教育向社区、家庭辐射,是我们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渠道,也是教育工作者面对新的教育形势的责任。

    5.我们能做的事

    (1)老师可以做的事

    ①加强对家庭支持力不足学生的教育:自信心、自尊心、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②加强与支持力不足家长的沟通:

    ◇每周让学生带回一张小纸条,通报孩子在学校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提醒孩子最近可发展的区域。小纸条沟通要持之以恒,对孩子成绩的通报不要贪大求多,只要有进步就可以;可发展区域提醒目标不要太大,要让家长和孩子都觉得很容易完成,后一个发展区域一定要以前一个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形成清晰的因果关系,让学生和家长能够看到进步的阶梯,看到后面的希望。

    ◇建立家长QQ群或者利用家校平台引导家长互相传递信息,交流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体会,让一些有经验的家长帮助支持力不足的家长树立管理孩子的信心,学习一些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方法,提出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种种困惑。

    ◇编印家庭教育小报,提供一些成功的教育案例,介绍一些家庭教育经验和理论,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孩子。

    (2)学校可以做的事

    ①举行“家庭教育论坛”,让家长走进教育文化,感受教育的氛围,交流教育的经验和体会。

    ②开办家长培训班,系统地向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相关理论和案例,提醒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步入的误区,提高家长管理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③与社区联合,通过板报、宣传册、讲习班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文化建设和理论宣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逐渐加剧,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我们不应该沉浸于叹息中无所作为,而应该主动承担起调查现象、分析原因、寻找对策的责任,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创造尽可能合理的教育环境。

                                                              2012.11.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雨中的月亮
后一篇:白与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