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何处
哦,天哪!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喜欢田园,我甚至说不准我自己是否真心喜欢田园。但是,我隐隐感觉到,只要我的心绪被压得很紧时,必得到田园里走一圈才能安定下来,哪怕接纳我的田园只是虚拟的。
上大学的时候不记得从哪里听会了一首歌,说起来好笑,是一首儿童歌曲,名字似乎叫《农家的小女孩》,开头几句歌词是这样的:
竹篱笆呀牵牛花
浅浅的池塘里有野鸭
弯弯的小河绕山下
山腰有座小农家……
我不知道这个小农家在哪里,也不很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样子,但是只要这些歌词在头脑里经过,心里就会自然地流淌出宁静的画面——宁静不是没有声音,是没有纷扰。所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时时想起这首欢快的儿歌,记得它的旋律,也记得它刻画的生活图景,恬静而自由。
轻轻哼唱这首儿歌的时候似乎是确信世间应该有这样一个去处的,但是现在有些担心了,因为随着经历的增长,知道农家也不是快乐无涯,也有他们的辛酸悲苦。况且,我想象中的田园首先必须是洁净的,不能雨后粪坑里泛着熏天的气味,不能落脚就是泥泞和畜粪,不能苍蝇蚊子随意降落,不能蛇鼠横行;不仅如此,我想象中的田园应该是和睦的,不能疑邻盗斧,不能鸡飞狗跳,不能酷吏叫嚣……这样的田园有吗?突然想起《论语》里的理想社会:“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的田园也只能在想象中——想象可以过滤掉生活中的杂质,却永远是空中楼阁。
如果歌曲里的农家小女孩真的存在,她至少应该大学毕业了。大学毕业以后她还愿意回到山腰的小院儿吗?她还能看到当年的袅袅炊烟吗?她还能像儿时那样“顺手摘些野菊编花环”,“提着湿漉漉的裙角,洒落满径的歌声回家”吗?很多时候,见识的增长,视野的开阔,物质的丰富,并不意味着精神出逃的成功。但是谁又愿意接受那个可爱的小女孩一生只在山腰的田园里度过呢?我想,当她听厌了山外的汽笛音响,看够了城市的霓虹车流,一定会思念儿时的山野那份简单与宁静,那种清新与随意。那时,她的田园便在心里复活了,但也只能在心里收藏着,妈妈的乡音她听得见,凡尘的生活却让她很难再光着脚丫踏上儿时的小路——田园,在人的成长中被生活稀释了,只能溶解在血液里,却不能再捧在手心端详。
2012.9.2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