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
哦,天哪!
鱼儿离不开水,这我知道,因为鱼要靠水呼吸,离开水,鱼不是渴死,而是闷死了。可是鸟儿为什么离不开山林呢?我不相信山林是鸟的家,鸟可以在很多地方安家,比如人家的屋梁上可以住燕子,人家的屋瓦下可以住麻雀,架电线的铁塔上可以住喜鹊,肯定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鸟儿不住在山林里。可是,陶渊明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欧阳修也说“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难不成鸟儿真的只是为山林而歌唱?
“山林”在古诗词里是一个相当常见的意象,而一写到山林,不独景色幽静秀丽,人似乎也一下子洒脱起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来从千山万山里,归向千山万山去。山中白云千万重,却望人间不知处”,“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有时不禁自问:这些人不顾一切地扑向山林,究竟想从山林里得到什么呢?这是很难找到合理解释的,因为不同的人对山林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
我敢说,在急急奔向山林的人群中,肯定有对山林并无智识的,肯定有无聊从众的,肯定有故作姿态的,肯定有以退为进的……这,让山林也变得复杂了,不那么可爱了。诗佛王维对山林似乎有自己的独特感悟,他说“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在说山林有什么,又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是在说山林没有什么。在这有什么和没有什么的辩证中,让人突然醒悟:古往今来投奔山林之人,与其说喜欢的是山林有什么,不如说他们更爱山林没有什么。
静观芸芸众生,除了在追求有什么,就是在追求没有什么,这看似矛盾的人生,其实是一个道理:追求富贵,就是追求没有贫寒;追求智慧,就是追求不再愚钝;追求情爱,就是追求摆脱孤寂……而说是这样说,实际二者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只说一句,不贫寒者不全是富贵之人。如果有了这样的体悟,我想人生是很容易满足的。
尘世也可以没有什么的,这和身在山林心在朝阙是一个道理。山林里有的,尘世间未必有,而山林里没有的,尘世间同样可以找到——燕子的轻盈飘逸,麻雀随遇而安,喜鹊的随喜随喜,不也一样洒脱通透吗?当然人世要比鸟类纷扰得多,但是如何处之却是自己的事——笼子里的鸟儿一定也有唱得好听的,否则谁还愿意养鸟呢?鲁迅先生说“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也可以在汽车的尾气里嗅到山林的气息。
2012.9.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