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之外
哦,天哪!
在探索风景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让人感到伤感的话题,就是究竟什么才算是风景。
本来这应该不是个问题的,风景不就是那些田园山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白云轻雾吗?没错,可以称为风景的东西多着呢,只要你用心欣赏,几乎无处不存在风景。可是,如果没有人欣赏,这些景和物还是不是风景呢?如果说无人欣赏的风景也算风景,那么这风景的美又在哪里?谁都知道美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并非所有人都能体悟到,难道那些动物也能感受到美?如果说风景一定要有人欣赏才能算作风景,是不是没有人类感受过的地方永远没有美的存在?是不是人来的时候那些风景就称得上风景,而人离开以后就不再是风景?风景的自在和他在是美学上的问题,讨论不来,但是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人的存在方式也就值得怀疑了——一个人的品行、才华是否一定要有人欣赏才能是美的,而没有人欣赏就无所谓美丑?这样一想,问题就有些严重了,因为涉及德行是否需要他人来看管,才华是否为他人而积累,说到底,人究竟在为谁活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如此自我的话,也还是要人来说的,如果一生就没有人在意,该如何自处?
当然,探索风景也不是总那么沉重,还有一个很浪漫的话题,就是风景对于人来说常常是一种机缘。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偶尔走到一起聊天,讲到某山某水某棵树,可能会同时叫起来:那里你也去过?你也在那棵树下坐了很久?我是二十年前去的啊,那棵小树长大了吧?……话题由此展开,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竟可能因为一块石头、一棵树、一幅楹联而瞬间消失。有时悄悄问自己,风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一个人回忆儿时,似乎总忘不了某棵树、某堵墙、某座桥、某场大雪;身在异乡的同乡人,到一起说来说去不还是房子、老井、三叉路口吗?这时的风景已不在眼前,它们是记忆的载体,而且让同一个人找到了过去和现在的接口,让不同人的记忆在这里交汇。是不是可以这样说,风景其实是人类灵魂散步的地方?找不到风景的人正多,丢失了自我的人正多,能在某处风景灵魂相见,怎么说也是一件很难得的事儿。面对风景时常会想,将来还会有什么人来此驻足?和我产生同样心绪的人会在二十年后还是一百年后?这样的遐想又为风景注入了更多的意义。而离开风景以后,每每想起一起欣赏过风景的人,心里总是涌起一阵温暖。于是知道风景实在是个好东西。
风景是美的,而风景之美却需要风景之外的眼睛去发现,谈论风景,实际是在谈论风景以外的事情,比如对生活的态度、学养、志趣、心情、心理等等。这些看上去已和风景本身无关了,而实际上恰恰是风景内涵显现的关键。某种意义上说,欣赏风景,就是欣赏的人与被欣赏的风景的灵魂的对话,这不是眼睛所能解决的,因此很多人来了却没看到风景,风景并不以为怪,它们在这里已经几十、几百、几千、几万年了,因此有足够的气度包容任何人的态度——而这时,我觉着,风景也在欣赏欣赏者呢。
2012.5.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