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未来在哪天

(2012-04-15 10:39:29)
标签:

教育情怀

育儿

分类: 生活絮语

孩子的未来在哪天 孩子的未来在哪天
哦,天哪!

    教育界有句话几乎成了口头禅,叫“为了孩子的未来”,孩子的未来在哪天呢?在一次校长论坛上,有人引用某位教育家的话,说“孩子的未来在四十岁”,回来到网上查了半天,没发现这句话,倒是有人推荐两本书,一本是《高中决定你的一生》,一本是《四年级决定孩子一生的成绩》。很惭愧,做了这么多年教育,竟然回答不了这个并不复杂的问题。找不到理论支撑,只好总结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看是否能给自己一个像点样的答案——好在我的孩子离四十岁还远,还不能说明我的教育是成功还是不成功。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我们觉得养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于是从守时、宽容、乐观、专心、爱问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意识地加以影响和培养。比如说只要他提出问题,不论多么天真、荒唐,都要认认真真回答或者和他一起讨论,甚至要一起探求答案,让他觉得自己提出的问题父母很关注、很有意义,把自己疑惑弄清楚是件很好玩的事情。当时孩子眼睛有些斜视,空间立体感不好,写字、画图总是斜着的,估计老师会提出批评,就主动向老师说明情况,防止老师的评价影响孩子上学的情绪,产生抵触。
    三年级将增加英语学科,这对孩子是个挑战。于是先给孩子看英语动画片,《辛普森一家》、《冰河世纪》、《憨豆》、《米老鼠和唐老鸭》之类的,孩子经常模仿影片中人物的语言,有时根据字幕说汉语,有时就说一些很不标准的英语。接着动员孩子,为了知道英语的意思,是不是到英语班试试?孩子同意了,就送去学。最初找的是熟人,结果应试性太强,很快撤出,防止枯燥的记忆让孩子失去兴趣。转到一个游戏类的兴趣班,孩子很开心。等他三年级开始学英语,就不去任何辅导班了,因为他很顺利地进入了英语学科,当了科代表,不想增加他课外负担,更不想让他对学校的英语教学方式产生疑问。对这些做法我们很得意,称之为“困难接种”,就是预计孩子会出现什么困难,提前让他有心理准备,提前尝试去克服。
    进入作文学习之前也有一些铺垫,就是和他进行大量的对话、一起改编故事、自编故事,为了防止他感受到这是一种训练,还故意把故事编得很荒诞、很搞笑。口头表达训练是作文的基础,孩子不用写字,而且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包括带他去北京治疗眼睛期间都在做这种游戏。后来有些作文培训班来招生,我坚决没让他去,一是自己就是教语文的,有这点自信,二是不想把写作当作任务或者技术来教育,让他保持轻松的心态面对写作。其实我对孩子进行作文辅导目前只有一次,平时老师布置作文我总是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随便写,写完再修改;每次读作文给我听,都对他进行充分的肯定,最多对某全细节谈谈自己的理解,接受不接受由他来决定。那次作文辅导是他自己提出来的,说是要写一篇《家乡的秋天》的作文,不知道该写什么。我就把他带到山上和海边,不断地提醒他什么东西可以体现秋天,然后引导他进行分类,色彩、气味、声音、温度什么的,他也就会了。
    孩子平时做事多用右手,左右手配合不太好,想让他练练钢琴,训练一下左右手协统能力,可是他起初不喜欢,那就不学吧。春节晚会上,王力宏和李云迪斗琴演奏的《龙的传人》让他感到特别“酷”,学钢琴的机会自然成熟。到钢琴老师那里去了两趟,老师表扬他识谱能力特别强,于是兴趣大增,有头有绪地学起来。钢琴买来了,他有事没事就上去练几下,畏难情绪荡然无存。不指望他学成什么,所以也不给他压力,只要能把兴趣保持下来,将来能自娱自乐就可以了。
    孩子的未来也经常被说成“孩子的明天”,其实这是有问题的,明天是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孩子的未来只能在今天,今天的品质、习惯、兴趣、思维方式。要在今天解决孩子未来的问题,发现和预见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还有什么不具备,我们才有可能找到办法来解决,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建立在爱之上。由孩子的教育推及对学生的教育,我想我们的教育意识应该能够变得清晰一些。
    有人开玩笑说,外国人之所以对校车安全看得很重,是因为校车里坐着未来的总统、科学家,而中国可能成为总统、科学家之类的孩子肯定坐在私家车里。这个玩笑开得有点沉重了,让人感到现实的和未来的酸涩。即便丢开这些社会问题不谈,其实我们的意识也是不纯净的,因为我们没有“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的还是自己,即我从对孩子的教育中能得到什么,正因如此,我们才没有把孩子的未来确定在今天、在当下、在我们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2012.4.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雨里
后一篇:梦里的时钟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